灾难性内爆,多名富豪深海瞬间死亡,每人都承受了每平方英寸4930磅的水压,事故原因公布

音符科技网

综合新华社等媒体 8 月 5 日报道,美国海岸警卫队 5 日发布 2023 年 6 月 " 泰坦 " 号深海潜水器爆炸事故调查报告。这份 300 多页的调查报告概述了事故的关键调查结果、事故主要成因以及其他因素。

报告认为,事故主要原因是美国海洋之门勘探公司在 " 泰坦 " 号的设计、认证、维护和检查流程中存在缺陷。

潜水器的突然内爆是由于 " 结构完整性 " 的丧失,所有乘员都承受了每平方英寸 4930 磅的水压,导致 " 瞬间死亡 "。这样的压力值,相当于在一枚硬币大小的面积(1 cm²)上压着 3.5 头成年亚洲象,金属或复合材料在同等压力下可能瞬间崩溃。

报告指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运营公司未能遵循 " 既定的工程安全和测试规范 "。泰坦潜水器由碳纤维制成。这是一种坚固的材料,但此前未曾用于深海潜水器。部分原因是碳纤维在高压下不可靠,其层状结构会在所谓 " 分层 " 的过程中分离。大多数潜水器的船体由钛或钢制成。

事故调查委员会还发现,在 2022 年的潜水考察作业后," 泰坦 " 号的船体已出现异常,当时,船上乘客曾报告听到一声巨响," 海洋之门 "(OceanGate)首席执行官斯托克顿 · 拉什表示这 " 只是潜水器在框架内晃动 ",但传感器后来显示这是分层现象。海洋之门勘探公司未能进行适当调查和解决。

调查人员认为,海洋之门勘探公司应对 " 泰坦 " 号的实时监控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并采取行动。然而,在 2023 年考察 " 泰坦尼克 " 号邮轮残骸之前,海洋之门勘探公司没有采取任何与数据相关的行动,没有进行任何预防性维护,也没有妥善存放 " 泰坦 " 号。

造成这些匪夷所思行为的部分原因,是公司为了省钱。到 2023 年时,公司的财务压力已经导致拖欠员工薪水。一名前员工告诉调查人员,公司经济状况非常紧张,因此 " 做出了一些危及安全的决定 "。同时,公司还通过 " 有毒的工作环境 " ——通过随时解雇员工和承包商的方式,阻止他们对安全表达担忧。

在去年的听证会上,潜水器的视窗制造商作证称,公司产品的额定承受水深只有 650 米,远低于泰坦潜水器前往的 3800 米深海。

报告特别点出了拉什的角色,称如果他幸存,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事故调查委员会主席贾森 · 纽鲍尔表示,这起导致 5 人遇难的事故本可以避免。" 历时两年的调查揭示了多个导致这场悲剧的因素,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我们迫切需要更强有力的监管。" 他说。

据此前报道,2023 年 6 月 18 日," 泰坦 " 号深潜器在马萨诸塞州科德角以东约 1450 公里的海域下潜,前往考察 " 泰坦尼克 " 号邮轮残骸,在出发 1 小时 45 分钟左右后失联。" 泰坦 " 号发生 " 灾难性内爆 ",包括潜水器运营公司 " 海洋之门 "(OceanGate)首席执行官斯托克顿 · 拉什在内的 5 人瞬间死亡,其中有 3 人为付费游客。6 月 22 日,美国海岸警卫队确认了此事。潜水器残骸数日后在海底被找到。

(潜水器事故前后对比,来源:海洋之门、美国海岸警卫队)

据悉,5 名死者分别为海洋之门勘探公司首席执行官斯托克顿 · 拉什、英国探险家哈米什 · 哈丁、具有巴基斯坦和英国双重国籍的商人沙赫扎达 · 达乌德及其儿子苏莱曼、法国探险家保罗 - 亨利 · 纳尔若莱。

据介绍," 海洋之门 " 公司于 2021 年开始提供 " 泰坦尼克号之旅 ",并于 2022 年完成了第二轮探险之旅。据该公司官网介绍,在 2022 年,带有任务的专家们 7 次潜入海底,并拍摄出了 " 令人惊叹 " 的图像,发现了一些此前未被发现的沉船细节。此外,潜入海底的专家还拍摄了 8K 视频,展示了沉船的更多细节。据悉,该公司此前还推出了一本共 150 页的图册,其中包含了由探险专家分别于 2021 年和 2022 年潜入海底拍摄的沉船图片的副本。

据英媒 2023 年 1 月报道,自 2021 年开启 " 泰坦尼克号之旅 " 以来," 海洋之门 " 公司已经将约 60 名付费乘客和 15-20 名研究人员送到了距离 " 泰坦尼克号 " 沉船遗址仅几英寸的地方(1 英寸约为 2.54 厘米)。

据介绍,参与这项为期八天七夜的旅程总计约花费 25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80 万元)。此前在接受英媒采访时," 海洋之门 " 的负责人斯托克顿表示,创建这个项目的初衷,就是希望把富裕的人和研究人员的需求相结合," 将那些想要冒险的富有者与需要研究资金的研究人员相结合 "。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新华社、红星 · 新闻、财联社等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较周二夜盘收盘跌2个基点
  • 【香港新增118例新冠确诊病例/香港新增118例新冠确诊病例多少】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0.93%
  • 从技术验证迈向场景落地 人形机器人板块投资价值凸显
  • 暴雨蓝色预警:河南安徽广西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
  • 加纳一军用直升机坠毁防长在内8人遇难
  • 特朗普与泽连斯基通电话讨论美特使访俄议题
  • 新疆伊犁州昭苏县一景区吊桥桥索断裂致5人遇难
  • 美国夫妇生下最“老”baby:胚胎被冷冻保存31年
  • 俄称乌拒绝接收1000名战俘乌方暂无回应
  • 早点吃饭或可降低肥胖遗传风险
  • 数读3.2万亿北部海洋经济圈 蓝色引擎激活发展新动能
  • 沪疫情通报透露一个重要信息/上海情况通报疫情
  • 特朗普称美俄会谈富有成效白宫官员预计美仍将对俄实施制裁
  • 软件公司Figma IPO背后:AI如何重塑SaaS行业的未来
  • COMEX黄金期货收跌0.08%
  • 政策预期改善和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共振 两融余额时隔十年重返2万亿元
  • 让人形机器人实现从“钢铁伙伴”到“产业支柱”的跨越
  • 人民日报今日谈:减负赋能促担当
  • 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较周二纽约尾盘涨37个基点
  • 美政府冻结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近6亿美元联邦资金
  • “中国游”“中国购”持续升温 旅行服务快速增长
  • 7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9.3% 亚洲制造业依然是支撑全球经济复苏主要动力
  • 今日视点:券商投顾要全方位提升执业能力
  • 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关口 创十年新高
  • 科创债新规落地满三个月:一二级市场持续活跃 良性循环促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 特朗普称“非常有可能”与普京和泽连斯基会面
  • 海外收入劲增 38% 却藏隐忧!杰瑞股份营收净利双增背后:新能源转型提速但锂电项目仍亏损
  • 中船科技拟在新疆投建130万千瓦风电项目 今年上半年公司预亏5.4亿元
  • 8月7日隔夜要闻:美元四连跌 特朗普拟对芯片征收100%关税 特朗普计划最早下周与普京会面
  • 特朗普拟对芯片征收100%关税 但苹果等将生产移回美国的企业享有豁免
  • 特朗普称可能先任命临时美联储理事
  • 特朗普称美将对芯片和半导体征收约100%的关税
  • 美元四连跌 瑞郎缩小涨幅 瑞士据悉未能说服华府下调关税
  • 廊坊九天确诊(廊坊9例疫情)
  • 特朗普认为与普京和泽连斯基会晤的可能性很大
  • 东莞疫情最新消息/东莞疫情最新消息数据最新
  • 特朗普称将对俄罗斯实施更多二级制裁
  • 现货黄金跌0.37% COMEX期金跌0.11%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