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巨轮”即将启航!
8月4日晚间,中国重工(601989.SH)发布公告称,中国船舶(600150.SH)拟以向中国重工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中国船舶为吸收合并方,中国重工为被吸收合并方。本次交易已获得中国 *** 批复,公司将尽快办理本次交易的相关事宜。
公告称,本次交易将导致中国重工不再具有独立主体资格并被注销,可以向上交所申请主动终止上市的情形。若上交所作出同意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根据《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公司将在上交所公告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决定之日起5个交易日内摘牌并终止上市。主动终止上市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当晚,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还发布关联交易事项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实施公告,将通过网下申报的方式向中国重工、中国船舶异议股东实施其所持异议股份的现金选择权。公告指出,8月4日中国船舶股票收盘价为34.04元/股,相较于本次收购请求权的行权价格30.02元/股溢价13.39%,若公司异议股东行使收购请求权,将可能导致一定亏损。8月4日中国重工股票收盘价为4.68元/股,相较于本次现金选择权的行权价格4.03元/股溢价16.13%,若公司异议股东行使现金选择权,将可能导致一定亏损。
为确保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的实施顺利进行,中国重工股票将自2025年8月13日(即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申报日),开市起连续停牌,直至终止上市,不再复牌。2025年8月12日为中国重工A股股票最后一个交易日。中国船舶股票将自8月13日开市起连续停牌,并将于刊登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申报结果公告当日复牌。
据悉,此次交易将成为A股上市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更大的吸收合并交易。根据2024年度财务数据估算,合并后中国船舶总资产将超过4000亿元、营业收入将超过1300亿元,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规模、手持订单数均领跑全球。合并后的中国船舶,将原本分散于两个上市公司的资产、订单、技术力量等资源汇聚至一个更为强大的“资本容器”中,跃升为全球更大的船舶上市公司。
2019年10月25日,据国务院国资委消息,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船集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新设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整体划入中国船舶集团。
去年9月,中国船舶发布公告称,与中国重工正在筹划由中国船舶通过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今年1月7日,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发布公告称,近日,国务院国资委等主管部门出具了有关批复意见,原则同意本次交易的总体方案。今年7月4日,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获上交所审核通过。7月18日晚间,此次交易获得中国 *** 同意注册批复。
船舶总装作为中国船舶集团军民船业务的核心业务,主要由分属原两大集团的上市公司中国船舶、中国重工承担。中国船舶、中国重工经过多年发展深耕,均形成了涵盖船舶制造、船舶维修、机电设备等船舶总装全产业链生产制造体系。此前发布的预案指出,中国船舶聚焦船舶海工装备和海洋科技应用领域,主要业务包括造船业务(军、民)、修船业务、海洋工程及机电设备等;中国重工主要从事舰船研发设计制造业务,涵盖海洋防务及海洋开发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深海装备及舰船修理改装、舰船配套及机电装备、战略新兴产业等。
此前,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船舶方面了解到,此次重组将整合中国船舶、中国重工的优势科研生产资源和供应链资源,促进造修船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升级,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及下属企业深化改革,改善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实现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本次重组完成后,存续上市公司将成为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规模、手持船舶订单数均领跑全球的世界之一大旗舰型造船上市公司。为中国船舶集团建成世界一流船舶集团、成为全球船舶行业的领军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日,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增公告,中国船舶预计今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在28亿元至31亿元之间,同比增加98.25%至119.49%。中国重工预计今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5亿元至18亿元之间,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同比增长181.73%至238.08%;与上年同期(重述后财务数据)相比,同比增长181.09%至23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