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越涨,心里越慌

音符科技网

作者 | 段明珠

头图 | 视觉中国

突破 3700 点后,三大指数继续气势如虹,8 月 18 日沪指一度创出近十年趋势新高。

牛市的味刚起,场子已热闹起来:国家队自低谷起一路护盘,真金白银买了万亿宽基;主动公募时隔三年再现 " 翻倍基金 ";量化更是火力全开,36 家百亿量化平均每家赚近 20 亿;龙虎榜上刀光剑影,游资代表陈小群近日高调晒出 10 倍收益成绩单;外资快进快出,桥水基金刚把 16 只港股全部清仓,14.1 亿美元落袋为安。

这是一场财富的盛宴,但散户缺席了。

据调研,散户当前市场参与度仅相当于 2015 年和去年 924 行情的 1/3。朋友圈、热搜、街头巷尾,少了喧嚣,多了犹疑。大多数踏空在场外,进场的又在结构性行情里冷暖自知。

但在 A 股,散户并非背景板,他们持股超 1/3,交易份额占 70%;这两三年有近 200 万亿的定期存款先后到期,这会成为市场关键增量资金。市场期待散户 " 跑步进场 ",让牛市真正全民狂欢。

散户为何踟蹰不前?为何指数越涨,心里越慌?数字之外,理论之下,更能折射真实原因的,是散户的故事。

在妙投访谈中,有人在 2015 年高点一把*,至今才刚解套;有人在强势赛道里追逐涨停,账户红得发慌;有人一次次踏空,看着牛市从身边呼啸而过;也有人谨慎布局,在稳健中跑赢指数。

以下是他们的真实股市故事(文中出现人名均为化名)。

1

爆爆鱼:"2015 年高点杠杆一把*,今年才快回本 "

这么操作的不是我,而是我的另一半,更准确地说,是准前夫。

2015 年,我们结婚刚有了宝宝,在北京住着千万学区房。我工作稳定,他金融出身有理财头脑,出于信任,家里钱财都由他来打理。在一切看似蒸蒸日上时,祸端却已埋下,也让我见识到赌徒能有多疯狂,会给家庭带来多大伤害。

当时股市火热," 冲上 1 万点是早晚的问题,银行股还有更广阔的赚钱空间,民生银行效率突出,是难得的优质股。" 这些都是他给出的全仓买入民生银行的理由。事后我才知道,他之所以急于押注,是因为之前炒期货时赔钱,急于在股市里赚一笔把窟窿补上。

但不幸的是,入市即高点。我们在 9 块多全仓买入民生银行的股票,从那之后股价不断下跌,账户每天都在大量 " 流血 "。等我终于把账户拿回来时,才发现他竟然还借了 260 万的杠杆资金,这导致我们不仅损失惨重,还背上欠债和高额利息。

他想继续赌,我发现这是无底洞,想及时止损,于是家庭摩擦不断。最后还是我妈为了我们小家庭考虑,出钱把欠款抹平。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的选择,拖累了父母。

唯一庆幸的是,那套学区房在我妈名下,属于我的婚前财产。后来他曾多次提议换房,但都被我拒绝了,因为这样一来房子就会变成婚内财产,很难说会不会被他拿去抵押继续炒股,赌红眼的人很难用正常思维去理解。

最终,积累的矛盾让小家分崩离析,他只身一人回了老家,就是那句烂俗的话," 那个应该给我遮风挡雨的人,给了我更大的风雨 "。大 A 竟然也成了那块试金石

我独自留下,咬牙接过这个 " 烂摊子 ",但工作、养娃占用了几乎全部精力,投资民生银行也就被迫变成了长期价值投资,好在这些年靠着分红股息,把成本降到 5 块多。

终于在今年,民生银行股价涨回了成本线,我仿佛从深海中浮上水面,能痛快呼吸。经过大起大落,回看这段历程,我竟然能平静地像是在看一部狗血的电视剧。

但新的纠结来了,我到底要不要止盈卖出?咨询了很多投资专家,有的说这是牛市,拿着不动才是王道;也有人觉得银行已经涨了一 *** ,有更好的选择可以换股。

就在我犹豫不决时,民生银行的股价又跌回 4 块多,这下更纠结了。我现在逢人就想问 " 民生银行还能拿吗 "。

对了,这波牛市准前夫应该是赚了钱,前段时间听说,他在看魔都 3000 万的房子。

2

August:"8 月账户连续红了十几天,太不真实了 "

2021 年,我被不断上涨的大白马股吸引入市,然而价值投资迎头撞上泡沫破灭,亏得一塌糊涂;都说 " 低吸高抛 " 才赚钱,于是越跌越买,结果根本买不完,账户里的钱却腰斩再腰斩。

可以说,回本是我至今仍留在股市不断学习摸索的直接动力

既然死拿大白马做价值投资不适合自己,我开始尝试各种风格:学过 " 打板 "(在股票涨停的瞬间买入以博取第二日溢价),发现是有赚的时候,可更多还是亏;试过 " 接力 ",但接力的情绪搞得不是特别懂;还买过量化炒股软件,可能自己也不太熟悉,还是亏,挺坑的;跟着热点炒,而轮动速度比较难掌握,今天涨得轰轰烈烈,可能明天就熄火 ……

就这样不断排除错误选项,我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模式——在股价回调中低吸埋伏。每天我 5 点就起床做交易计划,将在妙投训练营中学到的 " 水滴 " 模式叠加很多条件筛选股票:比如,股价尽量在 5 日均线之上,连续 3 天有小幅上涨,等等。

选股和套圈一样,被更多的圈圈住,该股票上涨的概率越高。我测算过,这种模式在 7 月成功率大概在 70%。

但股市很多时候是逆人性的,散户通常是亏了死扛,赚一点就跑。我以前就是这样掉坑的,现在不了,账户里有绿的(亏损股票),说明买入逻辑是错误的,干脆在小亏时直接卖掉,眼不见心不烦,及时认错止损后将资金投向好的方向,亏 300 赚 5000,保持小亏大赚。

而且不能和市场较劲,不预判,不偏执,做好跟随。今年都说是结构性行情,不踩对赛道和时点就是在 " 躲牛市 "。譬如军工,我之前一直觉得是 " 渣男 " 板块,但今年确实涨得很好,就可以去做右侧交易。毕竟做交易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观点逻辑正确,而是要赚钱。

今年比较满意的交易有几笔。比如晓鸣股份,我吃到了上涨的两段。当时赶上关税导致股市大跌,反而利好农业,炒股群里也有推荐说这家业绩好,我看走势也不错,直接买入,吃到大肉。还有是春节的时候,我筛选出每日互动,在那三个 20 厘米涨停之前买进去,非常爽。

也有做得不好的,我没有发而已。事实上我今年账户整体还没跑赢指数,主要是前几个月在 20 厘米连板股上处理不太好,导致收益曲线跳了波水。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完善了交易纪律后,从 7 月开始我就做得比较顺,8 月至今股票账户连续红了十几天。这红得有点不太正常,让我有点害怕,觉得不太真实,可能这就是牛市

3

六子哥:" 今天我问 AI,‘严重踏空大 A,怎么办?’ "

我不是老韭菜,但 " 挨打 " 经历丰富,过去几年踩的更大的坑,是在 2016 年 10 月在某一线城市郊区买了套老破大,如今房价跌去超 30%,白给银行打工这么多年。

作为从农村到大城市的一代,无根基无底牌,试错成本太高;加上职业关系,见识了太多因各种原因返贫的案例,多种因素就像叠 buff 一样,让我逐渐变成了 " 风险厌恶者 "。

股市也就成了我规避的对象。在我看来,股价很多时候都是随机游走,基本面好的在跌,不好的炒上天。现在炒的什么军工、机器人我不懂,也没精力去搞懂。去年国庆节前后都说牛来了,确实让人亢奋,但那就几天的劲,节后指数一跳水,我就想 " 看吧,幸好没入市 "。

可巧的是,我身边有朋友认识炒 ST 股的庄家,跟着炒很快翻倍,在蒙古毡房请大家吃烤全羊。那天庄家也在,一个矮小精明的南方人(无地域歧视),在市核心区有套 300 平的大平层。当晚大家都挺 high,祝酒词都和财富相关。

欲望和理智有时很难说哪一头占上风,身边有朋友卖了套房跟投,那个庄家也将大平层抵押出去全投在那只 ST 股中,尤其是炒作是股东联合庄家一起,股东有不被退市的动力和压力。最终,虽然知道这是游走于监管边缘,侥幸心理之下,我还是小投了笔钱进去。

开始也小赚一点,对方说预计一个月拉升到什么价格,大家都在耐心等,但传来的消息逐渐不对,有时是资金没到位庄家拉升失败,有时是股东经营出了问题,很可能要被强制退市。我还算淡定,投入多的朋友急得直接飞到南方企业总部。

这样几个月后,这只 ST 股还是被强制退市了,我投的那点钱全打了水漂,卖房的朋友变成了男版 " 祥林嫂 ",逢人就说我不该买了这股,那个庄家手机被打爆,躲到现在谁也找不到。

从那之后我就清仓了,躲过 4 月份股市大跌,也错过后面的上涨。现在股市看起来红红火火,我办公楼附近有很多互联网大厂,中午吃饭都能听到聊股市,说不心动是假的,但越涨越难进去,接盘侠当怕了。AI 对我踏空的建议是,牛市从来不缺席,只会迟到

不过,股市的热度好像是不平均的,前几天打车遇到个司机,本职建筑行业,聊起股票说已经很久不看,因为 2015 年买了 20 万房地产股,去年还剩 5 万,越看越气,干脆不管了。

今年业务开展难度很大,看到有同事上班也在摸鱼炒股,可能男人一到中年忽然热衷炒股,也是种无奈,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事业没太大前景了。

我想再坚持一下。

4

小安:" 开心的是,在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下跑赢了指数 "

和网上那些晒翻倍收益相比,我今年才刚过跑赢了上证指数,但觉得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在完全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下取得的。

自我复盘了下,可能是坚持了以下三点:

1、股市里只放了大约 20% 的资金,这样有些波动也不会受太大冲击,得失心就没那么重。

我是在 2021 年入市,开始投了 5 万,年底翻倍;尝了甜头后,第二年我连同家人投入更多,结果过了 " 新手保护期 ",把前一年赚的赔完还亏了更多。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但这也一举戳破了想用股市暴富的幻想,我开始正视股市,也逐步认清自己的需求。别人的高收益并不会羡慕,现在自己账户里的收益就是改善生活的添头,赚的能给娃多报个兴趣班,全家出去旅游一趟就很满意。

2、资金均衡分布,持股待涨。

好的理财产品我都愿意配置一点,买过美债、黄金,股票、ETF 也都有。这样的好处是,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今年年初股市跌得很惨,但我的黄金涨得好;等黄金涨不动了,金融股又顶上去;再然后又轮动到持仓里的行业股 ……

就这样,我相当于给自己建了个对冲系统。记得 4 月 7 日关税导致指数大跌 7 个点,我持仓里也有接近跌停的股,但账户整体亏损并不惨;判断这是突发事件,指数再跌也不会低于 924 之前的低点,且会慢慢修复,于是就硬扛过去没操作,后来都涨挺好。大概是账户整体月月红,这让我更能拿得住票,牛市环境下反而能吃到更多涨幅。

我还一直拿着金融股、科创芯片 ETF 和创业板 ETF,因为如果是大牛市,必然离不开金融和科技。

3、喜欢明牌逻辑,相比高风险高收益,稳稳的小确幸更适合自己。

我选标的很看重明牌逻辑,比如持仓很久一只股就是因为产业趋势是明确的,那中间的调整就不会过于剧烈。虽然有很多人觉得这样收益有限,但大涨大跌真不适合我,如果股价每天大起大落会让人忍不住想交易,可这就像掷骰子,一次判断失误整个节奏就难调整。

今年我的操作频率更低了,最近几个月几乎没有买卖。

不过这轮牛市确实不太一样,记得 2015 年那波大牛市我还在上研究生,寝室里 4 个人就有 3 个人都在炒股,甚至把学费都投进去;今年至少目前为止,身边还没什么人会来交流股票。

可能是结构性行情的原因,前几天指数涨很好,全市场 3000 多只股票是跌的;也可能牛市还在初期,财富效应还没扩散开,没到疯狂的时候;也可能是前几轮疯牛行情,导致散户需要个信心重建的过程。

不过对普通人来说,谨慎点没毛病,毕竟低 CPI 时代,赢得起亏不起

妙投所记录的几位投资者,几乎是当下散户的缩影。他们的故事既说明,当下牛市并非全民狂欢,有人已抢先起舞,更多人仍在犹疑与试错;也揭示了散户复杂心态和迟疑态度的根源是,过去的高点与深坑早已在他们心中留下印记。

也即," 一赚二平七亏 " 的印象不改变,股市就难以在下个阶段真正成为居民财富的蓄水池。想要扭转这一局面,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建立更公平公正的机制,配合基本面的持续向好等都很关键。

这波牛市才刚开始,财富机会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来了。毕竟,真正的牛市,不止是指数的高点,更是信心的回归。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特朗普考虑将“补贴换股权”计划扩围?美政坛左派大佬罕见表支持
  • 观察|银行力推AI Agent落地:冷思考下,不敢不卷
  • 财政担忧持续,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2008年以来新高
  • 消费贷“国补”倒计时!银行开启“抢客”模式
  • 跨境电商领域为何应率先使用稳定币
  • 苹果将于9月2日在班加罗尔开设印度第三家零售店
  • 持仓猛增超50亿元!韩国股民继续扫货中国股票
  • 人民大学物理学院院长卢仲毅入围中科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 中央气象台:今年第12号台风“玲玲”生成,预计今天下午到夜间登陆日本沿海
  • A股延续上攻态势!沪指直指3800再创十年新高
  • 柳州市委书记:违建轻轨透支人民信任,败坏党风政风,教训极其深刻
  • 曾因救人昏迷又遇丧女,南京胖哥切胃瘦100斤后再生子,本人:我在苟活,但并不卑微
  • 涉及超10万亿元PPP项目,国务院提出地方政府要“依法履约按效付费”
  • 瑞声科技: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长63.1%至8.76亿元
  •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岑浩辉率团5天内遍访沪苏浙,所为何事
  • 上海再发高温橙色预警,午后部分地区有短时阵雨或雷雨
  • 印度决定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
  • “刚降了10个基点”!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 一边隐瞒缺陷,一边更换部件!小鹏疑似“瞒天过海”消解汽车召回政策
  • 吉林大学新生宿舍楼禁止异性家长进入?网友吵翻!回应:按照指令执行
  • 金融监管总局:正研究制定相关文件,从多方面提出健康保险下一步发展路径
  • 山东博物馆门口有小贩将二手空瓶灌水售卖?警务室:撵不走,已联系城管!多方回应
  • 美俄对“安全保障”松口,俄乌冲突迎来破局窗口还是“踢皮球”游戏?
  • 中国篮协发文悼念裁判员郭玉佩
  • 宏英智能:主要布局算力中心浸没式液冷储能,暂未布局液冷服务器
  • 一线访谈丨被嫌弃的暑假工
  • 徐沪济成为中科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去年入选《自然》年度十大人物
  • 马上评|母婴室变“父婴室”:育儿是夫妻共同的责任
  • 财政部就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存量项目建设和运营答问
  • 美俄峰会结果“难评”,乌克兰之结依然难解
  • 因暖心庭审视频走红网络,美国法官弗兰克·卡普里奥患癌去世
  • 房价跌了四年后,再也没人提刚需了
  • 广西发现极度濒危新物种全州报春苣苔
  • 当欧洲领导人也掏出了小本子记录
  • 李大霄:不可太激进 要稳健前行
  • 行以致远|我们因何聚焦浦东?
  • 华南城:境内子公司业务维持正常营运,清盘人继续探讨全面债务重组方案
  • 人工智能专家朱松纯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 牧原股份:能繁母猪存栏规模预计年底将调减至330万头,港股募资不会用于国内新增产能建设
  • 港股午评:恒生指数跌0.1%,恒生科技指数跌0.51%,新消费概念股走低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