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银行力推AI Agent落地:冷思考下,不敢不卷

音符科技网

  近期,券商中国记者跟几名银行从业人员交流对AI应用深度的感受(包括金融科技部、金融市场部、零售业务部、对公业务部门等人员),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有人暂泼冷水,也有人不断添柴。

  暂时泼冷水是可以理解的,这两年银行从业人士对“不能为了AI而AI”“不能让数字化转型停留在PPT上”的反思,其实是越来越多的。

  仅据 *** 息不完全统计,数千个不同概念的AI Agent声称可赋能银行。这一现象释放的本质信号是——生产要素及核心生产能力本质上呈现数据化特征的银行,正被AI Agent同时“赋能”信贷、投资、风险管理及对 *** 务等业务场景。

  除开一些人员配备和系统建设实在是拉垮的中小银行(有些银行因为先天禀赋不足,确实数字化主观能动性不足),绝大多数银行对AI、数字化转型的态度积极——至少在态度上。回溯大中型银行对前沿技术及其应用场景的探索,可以发现它们没有缺席过任何一次技术浪潮。

  云原生工程及云平台升级、大模型矩阵构建和扩容、等虚拟IP运营、音视频多模态等智能交互、办公智能助手集成、远程银行、虚拟营业厅、API银行、区块链平台……在每一个席卷金融业的科技概念里,大中型银行都惧怕落于人后,而这从它们财报里高频出现的“数字化”“智能化”“AI”“大模型”等词汇都可以看出来。

  尽管口号热情,但其实不少银行从业人员对AI在核心业务场景的应用,乃至“数字化转型”这一宏大命题,认知一直是比较朴素和清醒的。

  以最贴近用户的AI智能 *** 为例,不少从业人员自己都在吐槽。有客户连续发送“转人工”请求,AI *** 仍要求客户“简单描述问题”;也有当用户提出复杂度较高的需求时,AI *** 开始直接推荐人工 *** 入口。从这个角度看,AI *** 对客户经理有效维护客户群体起到增益的作用,是要打问号的。

  另有某中小行零售信贷人士此前对券商中国记者直言:该行科技部门提供的某些智能化工具没有契合业务场景的痛点,反而还增加了人工重新检验、手动校正的工作量;甚至该行宣称落地的数十个大模型应用场景中,只有寥寥几个被业务部门主动调用。

  谈及此话题时,另一名国有大行金融科技公司内部人士也直言:某些银行为训练大模型花费巨资购置的GPU集群,实际利用率与其所投入的核心系统升级预算相比,远不成正比。

  “技术本身并不是目的,我们需要避免陷入到‘为AI而AI’的技术陷阱。”在今年“人工智能与金融未来”2025春季峰会上,副行长丁蔚的话,言犹在耳。

  一名华南股份行的负责人此前也公开撰文称,银行需要在保障安全与合规的前提下,坚定对数字技术与银行服务场景的深入探索,而非简单部署一套大模型,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

  综上,不难窥见不少银行自身早已对AI应用、数字化转型进行冷思考,而且这样的冷思考实际上是很偏“实用主义”的。但在“实用主义”认知的导向下,券商中国记者发现有一丝不易觉察的分化正在行业里发生——

  有些银行对数字化转型的速度没有太过干预,对AI部署的要求属于“人有我有”即可;而有些银行对于数字化和AI赋能业务的要求,目前较前几年更加迫切,甚至有银行将数据中台对相关业务的转化率(比如零售信贷审批)纳入考核指标,要“人有我优”。

  据券商中国记者长期跟进了解,已经有某一把手对AI应用和数字化更加推崇、执行力更加强的股份行,将AI技术引入了并不常见的金融市场业务场景,而且要求大金市部门从业人员在工作时必须借助该行自主打造的智能外汇交易系统。

  该外汇交易系统已经推出好几年了,目前可以抓取目标客户企业的风险偏好、现金流结构、波动率分析、期限结构、对手报价等信息(但券商中国记者并不了解这些信息是否为客户此前主动手工录入),自动生成含有报价和交割日的避险方案。

  这只是该股份行利用AI Agent赋能业务的一个最新缩影。汇总券商中国记者对公开报道的梳理,以及对上述银行人士的采访,试图总结出目前多家银行将AI能力落地的共性场景。它们包括但不限于:

  一是对零售客户及企业客户的经营,很多银行的智能 *** 都会充分复用已有的语义理解、知识问答与流程调度能力,基于客户的自然语言输入,尽可能帮助客户经理对客户进行线上服务和营销拓客。

  二是在财富管理场景,银行们同样根据客户投资偏好与风险偏好,结合市场行情、持仓情况等数据分析,让AI辅助对客户进行需求引导,和辅助生成定制化投资组合等。

  三是在风控比如反欺诈场景,通过对细颗粒度的客户行为和交易特征分析,提升对客户主体的识别精确度,比如防范信用卡盗刷等。

  四是已经屡见报端的信审场景,先是将申请材料自动识别和信息提取,实现信审全流程线上化;然后引入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对工商、税务、司法、行业等公共数据以及客户本身历史数据(如股权结构、关联交易等信息)的训练,自动生成风险评分模型,为授信决策提供辅助。

  也就是说,目前多家银行对AI技术的共性应用,或多或少覆盖了客户经营、智慧办公、风控合规等场景,涉及的业务条线横跨零售、对公、资金同业等。量变正在产生质变,很难说这不是银行AI在数次的自我迭代和自我纠偏中,实现的阶段性成果。

  一名大中型银行金融科技部门人士告诉券商中国记者,一季度完成国内最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后,接下来的时间都在结合银行业务特点,对其语义理解、逻辑推理和多轮交互能力进行优化,使其更贴合金融服务场景的实际需求。

  他向券商中国记者强调,AI技术对营销支持、 *** 运营、风险管控和员工辅助等场景的有效覆盖,一定是由浅入深的,不管是从业人员还是市场,都应该给这个过程以时间。

  随着银行半年报披露时间点的逼近,我们希望能从各家银行在金融科技板块的表述里,一窥对AI技术应用和数字化转型更真诚的描述。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当下系统性风险较低!林园:“钱是睡出来的”选中未来具备增长趋势的行业长期持有
  • “80后”女子不到36岁开始领养老金,领了近8年,到今年出事了……官方通报!
  • 中金:维持昆仑能源跑赢行业评级 降目标价至8港元
  • 中金:维持小鹏汽车-W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108港元
  • 视频|林园放言:我的判断提前市场15年,坚定看好创新药板块!
  • 生日当天佩通坦出庭作证,泰国宪法法院将于下周五决定其总理命运
  • 8月21日保险日报丨个人养老金提取条件放宽!险资年内举牌已达29次!钟情高股息,股票投资规模持续增长
  • 3700多点并不高!林园:4500点是真正的牛市启动点!放眼未来 当下A股仍是“地板价”
  • 保险同行都“不放过”! 险资频频举牌银行保险H股的“多重算盘”
  • 林园谈科创板:看好长期趋势但暂不投资 与自身方法论不符
  • 今年以来韩国股民对中国股票持仓量较2024年末增长近三成,尤其热衷买入港股
  • 恒生科技指数跌超1% 美团跌超3%
  • AI股神泛滥!炒股用什么APP?专业选择新浪财经APP五大理由
  • 3D打印领域知名学者汤慧萍入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 卢山出任中国驻波兰大使
  • 林园:创新药、中药目前仍是入场时机
  • 美国加密大亨向支持特朗普的政治行动委员会捐赠价值2100万美元比特币
  • 中国篮协发唁电
  • 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第7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
  • 不再靠“拼手速”抢票,“苏超”购票方式大调整:预约+摇号
  • 银行股逆势走强 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双双续创历史新高
  • 旁白丨民办院校遇招生难,难在哪?
  • 野村:面对关税动荡,美联储与日本央行来到十字路口
  • 杰克逊霍尔年会即将来袭!以史为鉴:美股会后大概率上涨
  • 稀土永磁板块震荡走弱,北矿科技触及跌停
  • 林园:当前系统性风险很低 更要强调“不卖”
  • 7大理事+12位地区联储主席!特朗普真能“一统”美联储?
  • 胡锡进:梅德韦杰夫出来撂狠话,欧洲领导人白折腾了
  • 女子称点“拼好饭”被当面说“狗饭”,骑手:“我们叫惯了”“有病就别吃”
  • 阿根廷一足球赛场内球迷间发生严重暴力冲突近百人被捕
  • 【光明论坛】把握好作风建设的“常”与“长”
  • 视频丨欢聚!习近平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
  • 港股创新药概念午后走高,乐普生物涨超9%
  • 中共中央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全国政协 中央军委关于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贺电
  • 化肥概念持续走强,新洋丰涨停
  • 兆易创新荣登A股吸金榜第二,电子ETF(515260)盘中拉升1.8%刷新阶段高点,机构:电子板块事件催化密集
  • 北京继续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
  • SHEIN产业带计划已深入近400城!传统商家有了国际化新蓝海
  • 日本央行“鸽声”依旧?鹰派大军压境,为何加息步伐仍慎之又慎?
  • 广西桂林一公司车间设备爆炸,已致1死7伤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