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人民日报撰文:人的一生,总要留下点什么

音符科技网

我出生在“卢沟桥事变”的前一年。父母给我取名“南山”,因我生在南京,南京有个钟山,爸爸说,干脆取名钟南山吧!他希望我像大山一样,经历过大风雨,还能够屹立在那儿,茁壮成长。

听外婆讲,在我不到两岁的时候,日本飞机开始轰炸南京,把我家的房子炸塌了,我被埋在土里。外婆紧张极了,一直扒着砖头瓦砾,拼命把我挖了出来。那时我的脸已经黑紫,她把我的鼻子清清,又按按我的身体……我活过来了。我的命还挺大。

后来,我们逃到贵阳。刚买了新房子、添置好家具,日军的炮弹又来了。那时家里生活困难,只有咸菜吃,偶尔有块腐乳就很不错了。贵阳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房间里很多臭虫、跳蚤,我们的头发上长着虱子。有一天晚上,我突然听到外面放炮仗的声音,跑到大街上一看,到处灯火通明,大家开心地欢呼。接着听到电台说:“日本投降了!”

1946年,我们家离开贵阳,到广州安顿下来。我的父亲钟世藩是广州中央医院的院长,妈妈廖月琴是护士长。有一年,我家住的小楼天台上突然多了很多小白鼠,一问才知,父亲是在做乙脑病毒的实验。当时医院很困难,父亲就用自己的工资买来小白鼠养在家里。我觉得很有意思,父亲便安排我喂小白鼠。小白鼠养得多,我家总有一股老鼠味儿。有人来找我们,邻居就说,你只要闻到老鼠味儿,就知道他们家在哪了。

邻居们经常带孩子来找父亲看病。孩子病好了,家长开心,父亲也开心。这些事耳濡目染,让我从小就觉得做医生能帮人解决困难、减少痛苦,是一个很好的职业。

如果我不做医生,或许会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读高三时,在广东省的一次运动会上,400米项目我跑出了53秒05的成绩,出乎意料地打破了广东省纪录!后来参加全国运动会,我得了全国第三名。中央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问我要不要来当运动员,我回家和父母讨论了半天,决定还是学医。父亲说,学医不单让自己身体好,而且能帮助别人,让别人身体也好。于是我考取了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

不过,我仍喜欢体育运动。竞技运动不是单纯训练身体,而且有益于锻炼人的意志品质,争上游、讲究团结和时间效率,还有不服输的精神。把体育的这种竞技精神拿到工作、学习上来,是极为可贵的。

我与妻子李少芬的结缘,也与体育有关。从广州到北京后,我周末常去姨婆家玩,在那里结识了李少芬。当时李少芬是国家篮球队队员,我常到她的训练基地去锻炼。一个周六的晚上,我从北医骑车到龙潭湖去找她。骑了一个半小时,天气很冷, *** 也不方便,找她找不到,我很丧气地又骑了一个半小时回校。结果同学对我说,她从龙潭湖骑车来北医找我了!我心里头突然非常温暖。尽管我俩没见着,但是,我们确认了对彼此的感情。

李少芬一直是国家队的主力。1963年底新兴力量运动会,领导对她开玩笑说,如果女篮拿了冠军,你就可以结婚。几天后,真的夺冠了!相恋8年的我们结婚了。

1971年我回到广州,在第四人民医院工作。一天晚上,父亲和我聊天,聊到一半,他突然问了一句:“你今年都35岁了?真可怕。”然后沉默了。父亲35岁时,早已在美国读完医学博士,回国成为知名的儿科专家。而我经历了下放农村、烧锅炉,刚回到医生的岗位上,甚至还没接触临床。我的35岁,差得太远了!

这一句话点醒了我,我要把失去的时间赶回来。在医院我只是更低级的住院医生,我主动要求到急诊室工作,因为可以学到更多的解决医学急重问题的 *** 。过了半年,我基本熟练掌握了常见急诊患者的诊治,正想申请到病房进一步提高,突然有一天,我接到了要求我参加研究慢性支气管炎防治的任务。没想到,这竟成了我的人生转折点。

当时全国只有从事结核病防治的医务人员,少有呼吸疾病的专家,医院里也没有专门的呼吸科,这是一门从零开始的学科,非常困难。有一天,我在为慢支炎患者检查的时候,发现这些患者咳出来的痰,不仅痰量不同,颜色、黏度、气味也都不同,结合在北医生化教研组进修的知识,我突然有一个奇想,患者的痰或许是研究的一个突破口!我收集了不同患者的痰液,进行生化成分及酶学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将慢支炎区分为四种不同的病理生理类型,从而采用中西医结合的 *** 分类治疗,其疗效比常规 *** 提高50%。这项研究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成果一等奖。

43岁那年,我获得了国家公派留学的机会。到了英国爱丁堡皇家医学院,我之一次去见导师弗兰里先生。那次见面不是“面对面”,而是“面对背”。他在屋里煮咖啡,我进去了。他问,你想做什么研究?我讲了讲自己的想法。他说,你们中国的医学毕业生学历在国外是不被承认的,你先去看看我的实验室吧,有兴趣就做些研究。导师背对着我谈了六七分钟,就把我打发走了。

我有点孤独,但想到国家送我们过来有多不容易,我就暗下决心,要让外国人看看中国人的实力!

导师对我的改观源于一次实验。我研究的课题是吸烟的主要成分——一氧化碳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影响。此前,我的导师曾用数学公式来算碳氧血红蛋白和氧运输的关系,成为这个领域的权威。但我认为,用实验的办法来观察,才能得出更严谨的结论。实验需要大量的血,找朋友来收集血远远不够,我只好在自己身上抽,3周内前前后后大概有800毫升,才校准了仪器。做吸烟实验,我决定自己上,一边吸一氧化碳,一边抽血检查。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5%时,相当于连续吸了60支烟,同行们都担心我出问题,我有些头晕,但为了取得全过程数据,坚持继续吸入,直到浓度达到22%时,终于得到了完整的曲线结果。

实验证明,导师所用的数学曲线有一半是对的,另一半是错的。我请导师看我的结果,他大为诧异,也很高兴,一把抓住我,说:“你怎么做到的?太好了!我要推荐你到英国皇家学会的内科学会去作演讲!”那次之后,导师和同事都改变了对“钟医生”的看法。

留学期间,我更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搞好基本功。没有走好之一步,不要走第二步;之一步一定要证实它是正确的、有效的或重复性很好,再走第二步。这与父亲对我的教导是一致的。我曾在农村给一个患肾病的孩子看病,根据血尿症状,有一位医生认为他是肾结核,对他进行一些相关治疗。回家后,我和父亲讲起这件事,说到一半,父亲反问我一句:“你怎么知道他是肾结核?”听到这话,我蒙了,真的答不上来。父亲平时讲话很少,一讲就讲到要害。

父亲晚年由于痰咳不出来,呼吸困难,最后3年生活质量很差。我担任父亲的主治大夫,他非常信任我,让我大胆地去做实验,但当时的医疗只能到那个水平。他去世后不到两年,一个新的仪器问世了——无创的人工呼吸机,对他最合适。有了这个仪器,也许他能活到90岁。这也成了我终身的遗憾。

父亲的嘱托我一直记着——干什么事,说什么话,都得有依据。在抗击非典时,我指出新闻所说的衣原体感染是错误的。抗击新冠疫情时,我之一个在电视上讲到“人传人”,都是掌握了依据才敢下的判断。

2002年12月22日,有一个从广东河源转过来的患者,说吃了一顿饭后就开始发高烧,很快出现呼吸困难。用过很多抗生素,仍然不管用,3天时间肺就全白了。不寻常!

这是首例报告的非典患者。

紧接着,症状相同的患者接连出现。2003年1月底发病最厉害的时候,一个人传染一家子。患者收进诊室后,有些医生不敢进去,送药、递餐都通过窗户。这种气氛我觉得不对。我认为,只要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及戴口罩,就不容易被传染。会诊结束后,我说,将市内那些重患者都转给我们医院。患者来了,我们的护士照样见他,给他量体温,那种恐怖气氛马上就解开了。

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人员共同努力下,大家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案,提出“三早三合理”,即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呼吸机,合理治疗并发症,可有效避免更多的伤亡。这套方案后来成为通用的治疗方案。医生队伍稳定,社会稳定就有保障。

2020年春节假期,新冠疫情袭来,全国再一次面临着非常困难的局面。许多医护人员自愿去最前线的地方、最艰苦的地方、最容易感染的地方,去战斗。我向他们致敬。大家同心,是一定能够过难关的。

我面对的是生命,是生和死的问题,这一点儿都不能含糊。我的压力来自患者的生命。面对质疑,我没有想太多,只想把患者救活。这是我更大的追求。

近年,我向中央提议建设国家实验室,以应对下一个X疾病。X疾病是什么?任何人都不知道,但我们用人工智能的 *** 可以预测到可能是哪些。未来10年可能在医学上是一个极大变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健康,很多问题通过人工智能可以得到一定的解决。谁现在不抓住人工智能,再过几年就会落后。

对于医护工作者来说,要学会把人工智能应用到本专业中。但同时,人工智能代替不了医学人文,代替不了医患的沟通。人工智能是在技术上解决问题,但难解患者的心理焦虑。一个人得病,他一定会心理得病。心理状态,对于疾病向恶化还是向改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要解患者的“心病”,需要医生来交流。医生救的不是病,而是人。

如今我已年届九十,但还不觉得自己老。早上7点起床,工作到12点半,午休一会儿,下午3点接着工作,晚饭后再工作两小时,11点睡觉。主要的临床是搞大查房,就是全国多家医院联合一块看疑难病。也阅读一些最新的医学期刊,不要局限于实验室,多看看国际新闻,拓宽自己的视野。另外,抽空在室内跑步、划船、举重,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是我更好的休息。真正的变老,是不想学习新东西了。

在我现在这个年纪,主要任务不是自己研究一个项目,而是如何更好地协调,团结大家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广州国家实验室现有1000多人,能给年轻人创造一个好平台,我也没什么遗憾了。

父亲曾说:“人的一生,总要在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只要留下点什么,你就是没白活。”我常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想来想去,我是一个医生,如果因为我的存在、我的工作给社会带来一点价值以及进步,我觉得自己的人生还是有益的。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劳动形态、就业观念变化,人社领域营商环境痛点怎么破?
  • 特朗普考虑将“补贴换股权”计划扩围?美政坛左派大佬罕见表支持
  • 观察|银行力推AI Agent落地:冷思考下,不敢不卷
  • 财政担忧持续,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2008年以来新高
  • 消费贷“国补”倒计时!银行开启“抢客”模式
  • 跨境电商领域为何应率先使用稳定币
  • 苹果将于9月2日在班加罗尔开设印度第三家零售店
  • 持仓猛增超50亿元!韩国股民继续扫货中国股票
  • 人民大学物理学院院长卢仲毅入围中科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 中央气象台:今年第12号台风“玲玲”生成,预计今天下午到夜间登陆日本沿海
  • A股延续上攻态势!沪指直指3800再创十年新高
  • 柳州市委书记:违建轻轨透支人民信任,败坏党风政风,教训极其深刻
  • 曾因救人昏迷又遇丧女,南京胖哥切胃瘦100斤后再生子,本人:我在苟活,但并不卑微
  • 涉及超10万亿元PPP项目,国务院提出地方政府要“依法履约按效付费”
  • 瑞声科技: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长63.1%至8.76亿元
  •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岑浩辉率团5天内遍访沪苏浙,所为何事
  • 上海再发高温橙色预警,午后部分地区有短时阵雨或雷雨
  • 印度决定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
  • “刚降了10个基点”!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 一边隐瞒缺陷,一边更换部件!小鹏疑似“瞒天过海”消解汽车召回政策
  • 吉林大学新生宿舍楼禁止异性家长进入?网友吵翻!回应:按照指令执行
  • 金融监管总局:正研究制定相关文件,从多方面提出健康保险下一步发展路径
  • 山东博物馆门口有小贩将二手空瓶灌水售卖?警务室:撵不走,已联系城管!多方回应
  • 美俄对“安全保障”松口,俄乌冲突迎来破局窗口还是“踢皮球”游戏?
  • 中国篮协发文悼念裁判员郭玉佩
  • 宏英智能:主要布局算力中心浸没式液冷储能,暂未布局液冷服务器
  • 一线访谈丨被嫌弃的暑假工
  • 徐沪济成为中科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去年入选《自然》年度十大人物
  • 马上评|母婴室变“父婴室”:育儿是夫妻共同的责任
  • 财政部就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存量项目建设和运营答问
  • 美俄峰会结果“难评”,乌克兰之结依然难解
  • 因暖心庭审视频走红网络,美国法官弗兰克·卡普里奥患癌去世
  • 房价跌了四年后,再也没人提刚需了
  • 广西发现极度濒危新物种全州报春苣苔
  • 当欧洲领导人也掏出了小本子记录
  • 李大霄:不可太激进 要稳健前行
  • 行以致远|我们因何聚焦浦东?
  • 华南城:境内子公司业务维持正常营运,清盘人继续探讨全面债务重组方案
  • 人工智能专家朱松纯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 牧原股份:能繁母猪存栏规模预计年底将调减至330万头,港股募资不会用于国内新增产能建设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