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智元机器人在浦东新区完成 “夏日 CityWalk”24 小时全直播活动。 本文图片:智元机器人供图
2025年8月17日8:20至8月18日8:20,上海智元机器人远征A2在浦东新区完成“夏日 CityWalk” 24小时全直播活动。当天气温超过36℃,地表温度61℃,远征A2完成了全球首次高温环境下完全自主的24小时行走讲解作业挑战。
智元机器人宣布,8月18日起,涵盖远征A2、灵犀X2、精灵G1O、OmniHand灵巧手、四足机器人D1、绝尘C5等六大产品线正式开售,标志着智元机器人从技术研发走向商用量产的里程碑。其中,远征A2青春版售价19.8万元、灵犀X2青春版全智能灵动机器人售价9.8万、OmniHand灵动款2025(右手)售价0.98万元。
智元机器人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介绍,远征A2在部署时追求易用:熟练操作下15分钟即可在一个全新环境中部署完成讲解接待任务;功能上,讲解接待将引入agent 模式,自主翻PPT、自主分配讲解内容、匹配动作表情;文娱商演将提升运动灵活性,推出群控软件实现多机自由协同表演。

上海智元机器人在浦东新区完成 “夏日 CityWalk”24 小时全直播活动
远征A2在直播中表现如何?
智元机器人本次直播全程模拟真实户外场景——路面涵盖柏油、砖石等多种材质,沿途设置锥桶、减速带等障碍,遭遇了日间35℃以上高温、夜间弱光等复杂条件。作为全球首次全尺寸人形机器人24小时户外行走直播,其核心目标直指技术实用化的验证:远征A2的自主行走稳定性、环境适应性及硬件可靠性。
澎湃新闻记者在直播画面中看到,在远征A2行走过程中,不时有骑着电瓶车的人员从背景的道路上路过。当行走到某个交叉路口或者开阔地时,机器人会下意识地用右手按住脑袋,似乎是在思考“下一步该往哪个方向走”。
对此,智元机器人方面表示,此次24小时直播中,远征 A2全程无遥控干预,自主完成避障、路径规划、步态调整等动作,通过 “热插拔换电” 技术实现补能,整个过程在20秒内即可完成,且无需中断任务,非专业人员亦可操作。

通过 “热插拔换电” 技术实现快速补能。
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与感知学院副院长魏飞明评价,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在户外场景的适配性是行业难点,远征A2在步态算法、环境建模上的突破,尤其是多传感器融合应对光照变化的技术,标志着国内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场景的关键一步。
回顾量产历程,王闯坦言:“从实验室样品到工业级产品,我们解决了300多项各类问题,小到关节密封性能,大到整个软件系统的重构、整个供应链体系的提升。”目前,远征A2量产线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超95%,商用部署规模在全尺寸人形中稳居之一。
彭志辉:类人形态不仅体现生产力价值,更能提供情绪价值
直播期间,三场聚焦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深度对话同步展开,产学研专家围绕技术本质、场景落地与未来形态展开多维探讨。
首场对话中,王闯解释了24小时直播的初衷:“去年机器人走几步就摔,是实验室产品;今年量产机寿命达几千小时,成熟度显著提升。这场直播是验证其在日夜交替、复杂环境下的全自主能力。” 王闯表示,技术突破的核心在于“系统协同”:机械结构、硬件与底层嵌入式构成 “强健肉体”,全身运动控制技术作为“稳定小脑”,建图定位、路径规划、感知避障等算法形成 “智能大脑”,多模态感知与大模型融合则赋予其理解环境和泛化应对的能力。
针对商业化进展,智元机器人市场专家孟彬健在第二场对话中透露,公司目前已在交互服务场景实现突破:中标中国移动订单,将远征A2应用于企业大厅、营业厅接待,依托强记忆能力(可记住1000张人脸、100 万条知识库)和垂域知识增强可应对各类专业问题,未来或拓展至文娱商演、康养陪伴等更多场景。
同济大学教授印真指出,场景落地需满足“降本增效”“危险替代”“体验升级”三大核心需求,目前展厅讲解、4S 店接待等已落地,酒店接待在探索中,未来3-5年人机协作的精密作业将成竞争焦点。

嘉宾对话环节
第三场对话中,智元联合创始人兼CTO彭志辉提出,通用智能的核心是 “泛化性”—— 在非结构化环境中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如仓库货架移位、家庭宠物干扰时的即兴调整。物理世界为人类设计,类人形态不仅体现生产力价值,更能提供情绪价值,未来需突破“恐怖谷效应”,让人产生与伙伴交互的感受。
关于人机关系,嘉宾们认为,机器人将成为 “身体或器官的延伸”,十年后可能承担老人照料、太空建设等任务,甚至在火星参与基地建设;形态上或呈现 “人形+特种形态” 多元发展,轮足切换、柔性肢体等创新将拓展应用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