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复美618失利后,承认其重组胶原蛋白检测 *** “有局限”

音符科技网

界面新闻记者 | 周芳颖

界面新闻编辑 | 楼婍沁

随着电商大促重要节点618的结束,美妆品牌再一次迎来“大考成绩”的检验。在此之中,618大促开始就面临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争议的可复美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抖音官方发布的618榜单显示,美妆品牌榜前十名并未有可复美的身影。而在2024年双11,可复美才刚拿下过美妆品牌热卖榜第四名。天猫平台上,可复美的名次也有所滑落,从2024年618的第12名降至今年的第16名。

6月23日,界面时尚就可复美在此次618期间因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争议受到多大影响,以及品牌后续是否对相关争议作出进一步公开回应,向可复美母公司巨子生物方面求证,对方未回应。

6月23日晚,巨子生物发布官方声明,回应重组胶原蛋白产品问题,承认现有的质量标准、检测 *** 和标签标识在某些方面已逐渐显现出其局限。

关于进一步措施,巨子生物表示,接下来将联合科研机构加速推进化妆品中重组胶原蛋白定性定量检测 *** 的优化与验证;逐步主动公开原料与成品的关键技术参数及质量控制数据,赋能行业发展,接受大众监督;持续参与化妆品用重组胶原蛋白相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

这一切始于今年618大促前期,可复美核心产品“Human-Like重组胶原蛋白肌御修护次抛精华”(即“胶原棒”)因成分争议引发关注。

5月24日,香港大学化学博士、前欧莱雅中国科学传播负责人、 *** 博主“大嘴博士”(郝宇)发文质疑该产品实际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为0.0177%,远低于标注的0.1%,涉嫌虚假宣传与配方造假。24日当晚,巨子生物在官方公众号回应称,产品经多批次自检添加量均高于0.1%,对方检测 *** 未经行业验证、样品来源不明,结论缺乏可信度。

6月1日,巨子生物进一步声明称,郝宇所用检测机构已发出道歉信,该机构明确反对其使用未经授权发布的报告内容。同日晚,华熙生物则公开支持郝宇,称其为旗下投资企业法人代表,并表示已组织专家和第三方机构开展复测。

6月4日,巨子生物再次公布权威检测结果,强调产品确实添加重组胶原蛋白,不存在“虚假宣传”,并澄清胶原棒1.0下架系因售罄,2.0版本已替代上市。6月11日,郝宇再次发文称复测结果显示产品仅含0.02%重组胶原蛋白,仍远低于官方标注值,双方争议持续升级。

图源:可复美微博

 

美妆科普主笔、巢归研究院科学传播负责人芒奇金在接受界面时尚采访时表示,目前行业普遍对可复美争议持观望态度,“让*再飞一会儿”的氛围较浓。

他告诉界面时尚,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的相关企业都有责任牵头推动建立相关功效验证标准,并在护肤品中明确展示添加与否的实际效果。同时,作为头部企业的巨子生物也应向消费者清晰解释重组胶原蛋白的技术原理及其在配方中的作用机制。只有厘清科学逻辑与产品设计思路,才能真正建立消费者对胶原棒产品价值的信任。

在消费者端,相较于“重组胶原蛋白”这一技术概念,可复美产品实际的“修复”效果更受关注。

一位长期使用可复美的消费者向界面时尚表示,自己曾使用过该品牌的敷贴、面膜、喷雾、乳霜等多个品类,其中日常使用的就包括胶原棒。她认为胶原棒一代的肤感体验良好,但升级后的二代产品偏黏腻,虽不影响继续购买,但配方争议本身并非主要影响因素,真正左右决策的是产品体验和价格变化。她指出,胶原棒近两年价格上涨,且新品肤感变差,未来可能会考虑转向其他舒缓类产品。

另一位消费者则因争议期间试用小样后感受“无功无过”,认为修复效果与宣传存在差距,在产品未拆封且仍在退货有效期内申请退货退款,却遭到品牌拒绝。可复美 *** 在与消费者沟通中反复强调“产品没有问题”,并称产品成分已依法在药监局备案,未公开的技术参数涉及专利。

尽管当前“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争议尚未在消费者层面大规模发酵,更多用户仍以个人使用体验作为购买依据,但这一技术质疑不可避免会对品牌功效可信度构成潜在影响。

尤其是在功效护肤日益成为主流、消费者对成分和机制认知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类似成分真实性、添加量准确性的问题,未来可能成为劝退新用户、削弱品牌公信力的重要因素。如果可复美无法在成分机制与产品功效之间建立清晰、可信的解释链条,这一争议将难以真正平息,并可能长期影响其在功效护肤赛道的竞争位置。

受产品争议带来的市场情绪影响,巨子生物自5月20日创下85.7港元每股的高点后,股价持续走低至近日50港元每股上下徘徊,跌幅超过四成。

从品牌与业务结构来看,巨子生物旗下主要运营两大核心品牌——可复美与可丽金,构建了围绕重组胶原蛋白的功效护肤矩阵。2024年,可复美实现营收45.4亿元,同比增长62.9%,占集团总收入的82%;可丽金则实现收入8.4亿元,同比增长36.3%,占比约15%。两者合计贡献近98%的收入,可见其品牌集中度较高,尤其对可复美的依赖度显著。

与巨子生物旗下另一品牌可丽金相比,可复美吃到了最初线下专业渠道带来的口碑红利,尔后在线上进一步得到爆发。

可复美成立于2011年,最初聚焦医疗机构渠道,提供皮肤科级别的护肤产品,随后逐步向大众市场拓展。2015年,其在天猫开设旗舰店,陆续入驻京东、小红书、网易考拉等主流电商平台。随着直播电商兴起,可复美借助与李佳琦等头部主播的合作迅速打响品牌知名度,在消费者端形成广泛覆盖。

相比之下,2009年创立的可丽金则长期依赖经销商体系为主要销售渠道。自2021年直播电商步入高峰期后,可复美的收入首次反超可丽金,成为巨子生物旗下营收占比更高的品牌,并在随后的几年中持续扩大领先优势。

巨大的营销投入也在可复美的快速放量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根据巨子生物招股书,其线上营销费用自2019年的6450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3.06亿元,三年间实现近五倍增长。2022年,虽然未披露线上费用明细,但全年销售及经销开支同比增长104%,达7.06亿元,年报指出增长主要源自线上营销支出的扩大。同年,该公司在港交所上市,募得资金5.74亿港元,其中46%被明确用于渠道建设和营销推广。

这一投放策略在随后的两年持续加码。2023年,巨子生物销售及经销开支进一步增长至11.65亿元,同比增长64.8%,同样由线上直销渠道扩张带动的营销费用增加所致。2024年该项费用升至20.08亿元,同比再增72.5%。连续数年大幅增长的营销投入,不仅巩固了可复美在消费者端的品牌认知,也助力其营收在短期内快速放大。

但随之而来的高营销依赖,也令外界对其可持续性及投入产出效率提出更多关注。在成分争议背景下,若无法平衡品牌声量与科学信任的重建,持续高投放带来的增长红利恐难长期维系。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比亚迪方程豹钛 3 上市后首次 OTA,支持无人机动态起降
  • 蚂蚁消金首发金融债,火热态势下,还有18家机构未触及发行“门槛”
  • 禾信仪器:上半年亏损1745.96万元
  • 年内举牌21次 险资正跑步入市
  • 天然溶洞遭破坏调查:垃圾成堆,大量钟乳石被售卖
  • 南京银行:南京高科增持750.77万股,持股比例升至9%
  • 格力电器朱磊谈“火焰山”直播:只有格力空调能让你和家人坐在空调前聊天
  • 奕斯伟赴港上市收到证监会反馈:用通俗易懂语音介绍业务模式 说明新增股东入股价格差异原因与合理性
  • 辉创电子收到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反馈 需说明境内子公司权益取得及合规性
  • 科普|哪些人容易患甲状腺癌?如何预防和干预?
  • 嘉应制药信披违规涉2.2亿资金 内控和业绩存风险
  • 大恒科技控股股东郑素贞全部1.3亿股被裁定转让 或导致控制权变更
  • 日播时尚:跨界并购布局双主业 拓宽盈利增长极
  • 大恒科技:李蓉蓉成第一大股东 持股6.29%
  • 和美药业赴港上市收证监会反馈:需说明A股辅导、历史沿革等问题,搭建、拆除红筹架构过程中合法合规情况
  • 10倍大牛股,明日复牌!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预减32.91%
  • 盐湖股份:实控人中国五矿增持5300万股
  • 普路通股东张云减持100万股 持股降至6.79%
  • 又一沪琼合作项目有新进展,上海仁济医院三亚医院开启门诊试运营
  • 2025ChinaJoy观众参观人次41.03万,创历史新高
  • 算法失灵?3000亿美元趋势跟踪基金今年表现创1998年以来最差纪录
  • 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塞特:关税不确定性时期已经过去
  • 马斯克,大消息!
  • 7489亿华安基金迎新“掌门人”
  • 瑞士面临72小时限时挑战 力阻特朗普征收39%的关税
  • 又见增持!南京高科增持南京银行持股重回9% 年内多家上市银行股东出手增持
  • 环世物流赴港上市收证监会反馈:需说明环世集团股权架构调整过程中3次减资原因 是否涉及虚假出资、抽逃出资
  • 泰森食品三季度EPS超预期
  • 这类ETF,有成分股今年以来涨超230%
  • 哪吒汽车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
  • 19.5亿元主力资金“围猎”银行股 农业银行股价再创新高
  • 在热点事件中冒充当事人“高中室友”、“移花接木”扰乱公众认知,两名用户被关闭账号
  • 000716,筹划控制权变更
  • 骅升科技收到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反馈 聚焦境内运营实体合规性及收购合规性
  • 海特高新:已回购617.56万股,使用资金总额6497.29万元
  •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丛林赴北京密云、河北兴隆现场督导金融支持服务防汛救灾工作
  • 麦当劳计划2027年前加码AI布局 印度将成核心枢纽
  • 金融“反内卷”,不得低于成本报价!
  • 赛腾股份: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期间,孙丰于7月31日存在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股票的情形
  • 拓璞数控收到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反馈:是否涉及外商投资负面清单 A股科创板上市撤回原因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