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8吨重卡与理想i8家用SUV正面对撞,卡车车轮腾空、驾驶室前倾——这场碰撞测试,因其合理性引发持续质疑。
自7月29日测试视频上线以来,理想汽车、乘龙卡车、中国汽研三方先后多次表态,强调测试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不针对卡车品牌质量等问题。
随着争议升温,一系列追问也浮出水面:碰撞测试的技术边界究竟在哪里?汽车安全测试是否已悄然成为车企的宣传噱头与检测机构的一门生意?消费者到底该如何看待花样繁多的汽车测评?
三方均有公开声明,但技术细节仍有待厘清
8月3日晚间,中国汽研发布声明称,该测试项目仅验证理想i8车辆安全性,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不涉及其他品牌车辆的安全性能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汽研在声明中提及,“企业依据中国典型交通事故普通公路场景下的事故形态制定测试大纲,由中国汽研试验团队执行。”
作为测试执行方的中国汽研,这种“既做裁判又做服务员”的商业模式引发争议。当检测机构的收入高度依赖车企委托订单时,测试方案是否会为满足营销需求而倾向于视觉化效果突出的场景?
官网显示,中国汽研始建于1965年3月,原名为重庆重型汽车研究所,系国家一类科研院所,专注于汽车技术研发、测试评价、质量检测及产业化制造等方面的工作。
中国汽研(601965)2024年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97亿元,同比增长14.65%,实现利润总额11.4亿元,同比增长14%。 为其营收贡献最多的是测试所属的“汽车技术服务”业务板块,营收为41.25亿元,同比增长21.36%,毛利率更是高达近50%。其中,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开发和测评业务营收增长42.86%,但毛利率略有下滑,为47.61%。

但近年来,钻卡实验被不少车企或相关方用于乘用车A柱等结构的安全性能测评。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就是一种滥用,“看似是常见场景,但却模糊了主体,需要被验证的是被撞卡车的防护装置。这种喧宾夺主的‘炫技’其实并不能严格证明乘用车的安全性。”
多位业内人士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汽车测试关乎安全,消费者应当理性看待。更有人直言,花样繁多的测试很可能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希望监管层面“给这种生意泼一盆冷水”。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出,监管给出的“必答题”,企业都已顺利通过才有上市资格。而类似理想i8进行的对撞测试,可以理解为汽车安全“选答题”,“卷测试也是在卷安全,企业没有虚假宣传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