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8月20日宣布,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
“宁电入湘”工程于2023年5月获得核准,是我国首条获批的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连接西部新能源富集区与中部负荷中心,工程额定电压±800千伏、额定容量800万千瓦,起于宁夏 *** 自治区中卫市中宁换流站,途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止于湖南省衡阳市衡阳换流站,线路全长1616公里,总投资281亿元。据估算,该工程包括配套新能源、煤电、储能项目共计投资约1000亿元。
宁夏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是“沙戈荒”新能源开发的主战场。“宁电入湘”工程配套电源装机容量1764万千瓦,其中新能源1300万千瓦,包括风电400万千瓦、光伏发电9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70%。这是继银东直流、灵绍直流之后,宁夏电力外送的第三条特高压通道,电力外送总规模已达2000万千瓦。
据新华社报道,考虑到外送电力中新能源占比高、新能源波动性大等特点,“宁电入湘”工程通过配套储能等方式,让新能源电力外送更稳定。储能将富余的新能源电量存起来,弥补新能源“白天富余、晚上缺电”的缺点,光伏电站的分布式调相机也能起到稳定电压和频率的作用。
对于湖南而言,“宁电入湘”填补了电力供需的硬缺口。
湖南虽地处中部,但在全国能源与电力 *** 结构中,均处于末端,缺煤无油乏气,能源对外依存度长期维持在80%左右,直面电力刚性缺口。
“宁电入湘”投产后,每年将向湖南省输送电力36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电量占比超50%,提升湖南全省外受电能力至1600万千瓦。这可以有效缓解湖南省供电压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宁电入湘”工程宁夏中卫市中宁换流站及配套新能源项目,新华社照片
今夏的连日高温考验下,我国电力负荷连续多次刷新纪录。湖南用电无虞背后,有“宁电入湘”的功劳。
6月19日,“宁电入湘”工程完成双极低端调试,在迎峰度夏高峰来临前形成400万千瓦送电能力,整个度夏期间一直保持300万以上的高功率运行,平均输送功率近湖南全省负荷的十分之一,累计输送电量超35亿千瓦时,对湖南电力保供发挥了关键作用。7月12日湖南全省负荷创历史新高时,该工程单日送电量达7200万千瓦时,相当于长沙市两天半的居民用电总量。
工程整体投产后,将为湖南电网“度夏大考”提供更大保障。
据湖南日报报道,截至6月底,湖南电网总装机8602.4万千瓦,其中风电、光伏装机3894.3万千瓦,水电装机1797.8万千瓦。风、光、水已成为湖南电力供应主来源。“宁电入湘”工程投产后,新增800万千瓦绿色电力供应能力,湖南清洁能源占比实现大幅度跃升。对于经济账,“沙戈荒”新能源成本相对有优势,有助于降低湖南省工商业用户的用电成本,绿电引入还能提升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带动宁夏地区经济发展。
上述报道中湖南省能源局局长汤吉鸿介绍,目前,湖南共建成跨省跨区特高压通道4条。两回落点特高压直流分别为“宁电入湘”工程和2017年投运的祁韶直流,分别从宁夏中卫和甘肃酒泉送入湖南;两回特高压交流为荆潇线与潇江线,分别与湖北、江西电网联络。除特高压通道外,湖南电网还通过葛岗线等3回500千伏线路与湖北电网联络,并具备南网鲤鱼江、大龙电厂灵活转供湖南的条件。
“4座能源‘立交桥’使湖南接受外电能力跃升至2000万千瓦,成为湖南用电的重要支撑,助力全省电力供应实现从‘硬缺口’到‘紧平衡’的历史性转变。”汤吉鸿表示。湖南还在进一步推动疆电入湘第三条直流、湘粤背靠背直流联网工程等。未来,湖南具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接受外电条件,可在大半个中国调度电力入湘,电力供应末端的基本省情有望彻底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能源报此前报道,湖南省负荷峰谷差率已接近60%,位于国网首位。湖南省电源调峰能力不强,丰水期受负荷较低和风雨同期的影响,常规水电汛期整体调节能力不强,火电深度调峰成本高,新型储能参与调峰的实际调节能力较弱,随着未来湖南省内新能源比重不断增高,叠加电网局部区域送出受限,对电网调节能力建设和适应新能源送出电网建设方面均提出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