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 *** 官网发布《关于阿拉善右旗增设恩格日乌苏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公示》,就“增设恩格日乌苏镇”事项进行公示,收集社会公众对该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方面的意见建议。
阿拉善右旗计划将原隶属塔木素布拉格苏木的恩格日乌苏嘎查划入恩格日乌苏镇;塔木素布拉格苏木保留胡树其、布日德、格日勒图、乌仁图雅、阿拉腾图雅、布勒呼木德勒6个嘎查。
根据公示内容,增设后,恩格日乌苏镇下辖恩格日乌苏嘎查,拟成立一个社区,边境线为38公里,总面积5888平方公里,总人口1万余人;塔木素布拉格苏木边境线为7.25公里,总面积18498平方公里,总人口618户1760人。
阿拉善右旗民政局在公示中详细阐述了此次增设恩格日乌苏镇的主要意义:
维护区域长治久安。塔木素布拉格苏木面积广大,农牧民群众居住分散,户均距离在40公里以上,且距旗府所在地较远,边境线达45.25公里。守土戍边压力重、难度大。增设恩格日乌苏镇,有助于进一步发挥一级人民 *** 守土戍边职能作用,切实提升区域行政管理、维护边界稳定能力,高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更好地服务驻地部队,提高军民融合发展能力,促进军地军民融合共建,合力强边固防,筑牢边境安全防线,加强边境管控,全力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塔木素布拉格苏木历史上三次调整行政区划,原住农牧民群众在户籍转隶、生产生活等方面出现了一些矛盾问题。增设恩格日乌苏镇,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直接有效地解决当地农牧民群众所需所盼,更加高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时,能够更好地服务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在推动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加快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提高各族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拟规划恩格日乌苏镇辖区面积较大、人口较多,境内矿产资源富集,现已探明金、银、铜、铁、天然碱、芒硝等多种矿产资源,风光资源富集,发展新能源产业优势明显,巴丹吉林沙漠等优质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博源天然碱综合开发利用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为全旗工业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不仅加快了阿拉善右旗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步伐,还推动全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增设恩格日乌苏镇有利于促进各类优势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更好地服务博源企业,助力企业健康发展,为各族农牧区群众增收致富创造更大空间。
维护区域安全稳定。塔木素布拉格苏木总面积24386平方公里,总人口1858人,每100平方公里不足8人,地广人稀,农牧民居住分散,户均距离在40公里以上,边境线达45.25公里,守土戍边压力重,增设恩格日乌苏镇,有助于发挥一级人民 *** 守土戍边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驻地部队。
服务企业发展。恩格日乌苏嘎查境内博源天然碱综合开发利用项目,项目总投资211亿元,是阿拉善盟三大百亿元项目之一,投产后年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年创造利税20多亿元,吸纳就业3000人-5000人,增设恩格日乌苏镇有利于助力企业健康发展,为农牧区群众增收致富创造更大空间。
缓解区域人口空心化。恩格日乌苏镇的设立可进一步强化苏木镇基层组织建设,能够有效推动恩格日乌苏地区农牧民增强归属感,发扬主人翁意识参与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等工作,对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工作,提升边民服务保障水平作用明显,切实增强各族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有效减缓区域人口进一步流失。
公开资料显示,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最西部,全盟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9万人,在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中面积更大、人口最少。阿拉善盟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3个边境旗以及策克口岸、乌力吉口岸两个边境口岸,边境线长735公里。
其中,阿拉善右旗位于阿拉善盟中部及西南部,北与蒙古国为界,国境线长45.25千米。全旗总面积7.3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26万人,居住着汉、蒙古、回、藏等民族,辖巴丹吉林、雅布赖、阿拉腾敖包3个镇,曼德拉、阿拉腾朝格、塔木素布拉格、巴彦高勒4个苏木。
澎湃新闻注意到,内蒙古自治区长期聚焦解决边境地区“空心化”问题,吸引更多人到边境地区置业安居、守边戍边。
“近些年,内蒙古边境地区常住人口严重外流,留守人员年龄偏大,人口‘空心化’问题越来越突出。”2023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署名文章提到,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的差异化精准化政策,努力把边境地区的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保障水平提上来,吸引更多的人到边境地区安居置业、守边戍边。
同年7月,“着力解决边境地区人口‘空心化’问题,研究出台差异化和精准化的补贴政策”又写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
以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为例。2023年9月一篇公开报道显示,受制于众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阿拉善盟边境地区边民群众的内迁,群防群治源头力量日渐薄弱,边境防范形势日益严峻。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守边护边,先后组建女子护边队、漠北驼铃护边队等群防群治组织,构建符合边境管控和反恐实战需要的人防体系,并创新实施了“居边护边堡垒户工程”、智慧边境“一张图”管理平台,并将“居边护边堡垒户”巡逻管理、行业场所管理、警务地理应用、信息化布控、远程调度等功能统一纳入其中,有效推动了边境管理工作的提档升级。
2024年2月,阿拉善融媒体中心发布报道提到,针对边境地区人口“空心化”问题突出,留守人员年龄偏大,常住人口逐年减少、外流严重的实际,我盟统筹各方资源共建共享,以加强边境地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为牵引,不断加大边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近年来,该盟先后为边境一线执勤官兵改造维护巡逻路2500余公里,新建执勤房4座、瞭望塔7座,重点地段新建铁栅栏、铁丝网等拦阻设施160余公里,新建维护9处监控中心和39套智能监控前端,安装32套净化水设备,有效改善了一线军警部队执勤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