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罕见!中国医生救回“身首离断”患者

音符科技网

从业近 30 年,上海长征医院颈椎外科病区主任陈华江教授接诊过无数凶险的颈椎外伤患者,但称得上是 " 身首离断 " 的,他还是之一次遇到。

眼前这位患者,几乎已被宣判 " 死刑 "。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发生了罕见的大跨度颈椎离断式脱位,脊髓严重挫伤、关键的神经血管结构撕裂。

影像检查显示患者颈椎罕见大跨度脱落

" 我们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都没见过颈椎分离这么严重的病例,更别提治疗后存活的。" 陈华江说。

据介绍,若决定手术,医生要面对骨折脱位、椎动脉损伤、严重脑脊液漏等众多不确定因素,并且术中的诸多难题没有前例可循,每一个潜在的风险,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这台超高难度的手术,要如何完成?

" 身首离断 ",手术难度堪比登天

当时,患者因颈部遭受机械臂重击,导致颈椎瞬间遭受毁灭性损伤,当场高位截瘫、心跳骤停,经紧急心肺复苏才勉强恢复微弱生命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令人震惊:颈椎发生极其罕见的大跨度脱位,其严重程度犹如 " 身首离断 ",已造成脊髓严重挫伤、关键神经血管结构撕裂。

雪上加霜的是,骨折脱位区域形成巨大血肿,双侧椎动脉均因损伤而闭塞,导致患者血压如同过山车般频繁骤降至约 50mmHg 的危险低水平,不得不依赖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勉强维持循环。患者时刻游走在灾难性大出血导致休克、或椎动脉损伤继发致命性脑梗死的边缘。

面对这一生命禁区的挑战,由袁文终身教授、陈华江教授、王新伟教授 3 位 " 上海市仁心医师 " 奖获得者领衔组成的骨科核心团队,之一时间联合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文放教授以及麻醉科主任袁红斌教授组成多学科专家组。

" 当时若不进行手术,患者的结局十分明确。" 陈华江说,脊髓损伤必然会逐渐向上蔓延,最终累及呼吸和心血管中枢,造成患者死亡。

但若积极治疗,专家组讨论认为,手术难度堪比登天。

CT 三维重建提示颈椎离断部位情况严重复杂

首先,患者的椎动脉已损伤闭塞,极易出现术中再次大出血。

人共有两条椎动脉,分别位于颈部左右两侧。CT 造影检查显示,患者的右侧椎动脉已经断裂,幸运的是正好被骨折软组织移位和血凝块堵住,椎动脉闭塞了。而左侧椎动脉遭到牵拉," 就像一根被拉长的细管 ",勉强维持着血供。

" 椎动脉压力很高,术中一旦出现血凝块掉落或松动,几秒钟内出血量就可达 1000 至 2000 毫升,人可能很快就没了。" 陈华江说。

其次,没有任何现成的手术方案可供使用。

据陈华江介绍,患者颈椎前后的骨和软组织全断了,面对如此严重的颈椎骨折脱位,单纯的颈椎前路手术钢板固定力量有限,需要采用颈椎后路,或前路联合后路手术进行复位固定。

" 但患者受伤部位在颈后部,颈后部皮肤有大面积破损,后路手术感染风险很大。加上离断的颈椎之间有大量血凝块和脑脊液,一旦细菌感染,可能会导致致命的颅内感染。" 陈华江说。

更棘手的是,患者还不具备进一步完善影像学检查的条件。

" 他的伤太重了,连完善检查都存在极大的生命安全风险,稍一挪动身体,他的血压就掉到 50 以下,连基本生命体征都难以维持稳定。"

这也意味着,若要开展手术,术前陈华江和团队无法知晓受伤部位的全貌,面对如此严重的损伤,在手术台上也只能是 " 走一步、看一步 "。

中国医生,挑战 " 不可能 "

" 不管怎么样,哪怕只有一线生机,我们也愿意尝试,不能让孩子没有父亲。" 患者家属术前的请求,让多学科团队最终决定放手一搏。

团队对患者的伤情进行了极其入微的评估,针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每一种极端风险如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循环崩溃、脑灌注不足等,制定了详尽的应急预案和精细的手术路线图。

陈华江教授、王新伟教授与麻醉科团队紧密协同完成手术

手术台上,陈华江教授、王新伟教授与麻醉科王成才教授、傅海龙教授、羊海琴护士长带领的精锐麻醉护理团队紧密协同,如同在刀尖上起舞。

在患者极其脆弱的生命体征监护下,专家们凭借炉火纯青的解剖功底和显微操作技术,小心翼翼地清除巨大血肿,克服严重粘连和畸形,最终精准地将完全离断错位的颈椎结构完美复位。

尤为关键的是,团队创新性地应用了 " 卫星钢板 " 固定技术,在常规固定之外巧妙增加辅助钢板,为重建的颈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超强稳定性,这一技术应用在此类极端病例中尚属首创。

团队创新性应用 " 卫星钢板 " 固定技术,为重建的颈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超强稳定性

陈华江表示,虽然整体思路清晰,但术中要在哪里固定螺钉、椎体能否固定牢靠等,没有先例可参考,完全依赖既往经验积累下的实时判断。

此外,在如此狭小的空间进行复杂的复位操作," 看着只是在动骨头,其实周边的血管、神经都会受到拉扯。这也要求我们要‘胆大心细’,既要避免二次损伤,还得追求操作成功率。如果一两次复位不成,反复尝试,血管受累破裂,很快出血就会遮盖操作视野。" 陈华江说。

幸运的是,在医生们细致的操作下,所有此前担心的意外都没有发生。

历时约 3 小时,手术顺利结束!

术后,患者恢复情况令人鼓舞

术后,患者意识状态迅速恢复清晰,一度岌岌可危的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成功拔除了气管插管。

更令人欣喜的是,患者已能在家人辅助下坐起,标志着其神经功能开始出现积极信号,现已转入系统康复阶段,为功能恢复带来了曙光。

术前、术后影像对比,手术效果良好

陈华江教授说:" 未来,我们将继续向颈椎外科的‘无人区’进发,不断挑战技术极限,为更多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患者点燃希望之光。"

医术精湛、医者仁心!

点赞!

来源:上海长征医院、医学界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东方园林索赔征集中,已收到核损报告
  • 7月稀土及其制品出口同比增长,出口修复下稀土ETF(516780)备受关注
  • 蚂蚁集团副总裁张俊杰:很多养生科普直播间表面讲健康知识,背地里全是生意经
  • 特步国际拉升一度涨近10%,上半年净利同比增21.47%
  • 蚂蚁集团副总裁张俊杰:“假医院”层出不穷,全国叫协和医院的有2000多家
  • 中信建投:哪些热点有望继续上涨?
  • 红相股份索赔还可加入,部分案件已在审理中
  • 税务部门首次披露“新三样”领域偷骗税案件,涉及虚开发票等行为
  • 普京和特朗普举行会晤,中方表态
  • 外交部回应俄美元首会晤:中方乐见俄美双方保持接触
  • 穆迪:日本经济困局未解 贸易阴云叠加内需疲软或逼央行长期按兵
  • 外交部回应德外长涉台海言论:敦促有关方莫挑动矛盾、渲染紧张
  • 外交部驳斥台湾当局涉两岸关系谬论:颠倒黑白、混淆视听
  • 欧洲领导人与泽连斯基一道访美,外交部:期待所有当事方和利益攸关方适时参与和谈
  • 中国愿否成为乌克兰安全保障者?外交部: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
  • 外交部谈美俄元首会晤: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
  • 恒指尾盘转跌 中国神华跌超2%
  • 澳大利亚启动经济改革圆桌会议 央行警示生产率危机或致经济失速
  • 王毅今起访印,外交部:愿与印方共同维护好边境地区可持续的和平安宁
  • 国债期货收盘全线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1.33%
  • 俄联邦安全局:挫败一起针对克里米亚大桥的恐怖袭击
  • 收盘丨沪指创近十年新高,两市成交额2.76万亿,A股市值首次突破百万亿
  • 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合计2.76万亿元,东方财富成交额居首
  • 上海一沿街空置店铺玻璃橱窗翻倒,致1死1伤,事件原因正在调查
  • 乐道总裁沈斐:不会轻易公布各类预定金、大定等非最终结果类数据
  • 澳新银行:杰克逊霍尔年会前瞻 鲍威尔或淡化降息路径指引
  •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预警:警惕“助学贷款办理”骗局
  • 最高法典型案例:镇消防中心要求企业停业整改构成明显违法
  • 分析师:今夏债市显韧性 美债波动意外收窄
  • 泽连斯基据悉准备在当前前线沿线做出一项民众“可接受的妥协”
  • 胖东来发布新店招聘公告:面向河南地区招聘900名员工,为刑释人员预留20个岗位
  • 云南曲靖一女孩被同班男生送回家途中杀害,当地警方介入,家属发声
  • 丹麦银行:欧元区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压力加剧 德债双重招标受瞩目
  • 高盛:美联储降息预期持续发酵 继续看好美债短端多头策略
  • 市场波动如何应对?上善资本首席经济学家夏春:坚持“逆向投资”思维|财富领航征程
  • 税务部门首次披露“新三样”领域2起偷骗税案件
  • 天津证监局对李丹“老鼠仓”处以60万元罚款 疑似国寿安保基金前基金经理李丹
  • 凶手蹲守两小时!两日本人在菲律宾突遭枪杀
  • 十年新高,这牛市,如你所愿
  • 耐克联合创始人菲尔·奈特和夫人向OHSU奈特癌症研究所创纪录捐赠20 亿美元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