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美债“升升不息”威胁全球经济

音符科技网

  来源:经济日报

8月12日,顾客在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一个零售店购物。(新华社发)8月12日,顾客在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一个零售店购物。(新华社发)

  过去一年,美债“雪球”越滚越大、越滚越快。美债“升升不息”的背后,是美国财政政策深陷“易松难紧”的路径依赖。37万亿美元债务绝非终点,关键在于美国是选择有序调整实现软着陆,还是放任危机硬着陆。对国际社会而言,减少对美元依赖,推动构建多元货币体系,才是应对美债“灰犀牛”风险的稳妥之策。

  近日,美国国债总额首次突破37万亿美元,这一数字不仅刷新历史纪录,更比2020年初的预测提前好几年:当时,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曾预测,突破这一门槛至少要到2030财年之后。

  过去一年,美债“雪球”越滚越大、越滚越快。2024年1月、7月和11月,美债接连突破34万亿美元、35万亿美元和36万亿美元,速度较过去25年平均增速快了1倍多。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预计,按照目前的平均每日增长率,每增加1万亿美元债务的周期将缩短至5个月。

  美债风险不仅源于规模膨胀,更在于其结构性失衡。2025年即将到期的9.3万亿美元短期债务,迫使美国 *** 日均偿还约250亿美元,形成刚性兑付压力。同时,高利率环境下全年利息支出预计将高达1.2万亿美元,超越军费成为联邦 *** 第二大支出项目。利息支出与到期债务的双重挤压,令美国财政负重前行,如履薄冰。

  美债“升升不息”的背后,是美国财政政策深陷“易松难紧”的路径依赖。今年7月,美国 *** 签署“大而美”法案,为未来几年提供了近5万亿美元的新增发债空间。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包括利息在内,该法案将在未来10年使美国财政赤字增加约4.1万亿美元。有分析指出,这种饮鸩止渴的政策选择,将进一步推高本已高企的债务规模,动摇市场对债务可持续性的信心。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美国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为29.18万亿美元,增速为2.8%。以此为基础计算,美国联邦 *** 债务占GDP的比重约为126.8%。美国联邦预算问责委员会主席马娅·麦吉尼亚斯直言,美国已出现财政严重失衡、国债持续恶化的局面。经济学家警告,美国在非紧急状态下赤字占GDP比例已逼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水平,应对经济衰退的政策空间几近枯竭。

  寅吃卯粮的代价正在显现。美国国会下属 *** 问责局列出了国债问题带给美国民众的冲击:抵押贷款和汽车贷款利率上升、商业投资减少导致工资下降、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穆迪数据显示,7月全美超53%的行业启动裁员。摩根大通研报显示,私营部门过去3个月 *** 人数骤降至月均5.2万人,这种断崖式下滑正是经济衰退的典型前兆。

  美国 *** 近期加大对美联储施压力度,试图通过降低利率缓解美债利息支出压力。但有分析指出,在通胀尚未回归目标区间前强行压低利率,可能损害政策公信力,推升长期通胀预期,反而增加未来融资成本。至于美国 *** 口中所谓赚麻了的“对等关税”真能补救吗?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测算显示,当前关税政策未来10年或带来2.2万亿美元收入,仅能覆盖“大而美”法案赤字的一半,且其会带来推高通胀、抑制增长的负面效应,实属得不偿失。

  长期来看,美国债务困局难见破解曙光。1985年至2025年间,美17次跨党债务改革提案均告失败,两党制衡异化为“为反对而反对”的政治僵局。经济层面,美国沉迷美元霸权带来的风险转嫁优势,缺乏根本性改革动力。数据显示,若10年期美债收益率持续超过GDP增长率1.5个百分点,至2050年利息支出将吞噬全部收入。

  曾被视为“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的美债,其信用根基正加速动摇。随着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相继剥夺美国3A评级,市场避险情绪持续升温。30年期美债国际买家认购比例跌至近年低点,美元指数一度跌破99关口。更深层隐患在于投资者结构异化,短期投资者占比显著上升,追逐流动性的“快钱”加剧市场波动。今年4月美国加征关税时,股市、债市、汇市罕见同步暴跌,彻底颠覆传统避险逻辑。

  有分析指出,长短期美债的收益率已经出现持续倒挂现象,正常情况下,更长的投资期限要求更高回报,而当长期国债的收益率低于中短期时,意味着市场对未来经济持悲观预期,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短期债券来降低风险。美国前财政部部长耶伦表示,市场对美国经济政策及核心金融资产安全性“信心流失”的态势,令人“深感忧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警示,美国财政扩张推高国债收益率,短期杠杆交易可能引发流动性冲击,加剧全球金融不确定性。作为美债更大持有地,亚洲国家对风险尤为敏感,推动本地区内使用本币交易的需求日益上升。

  37万亿美元债务绝非终点,关键在于美国是选择有序调整实现软着陆,还是放任危机硬着陆。对国际社会而言,减少对美元依赖,推动构建多元货币体系,才是应对美债“灰犀牛”风险的稳妥之策。(经济日报记者 孙昌岳)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为何同等数值的降雨,大家感受不同?
  • 2025导游图鉴:谁被淘汰,谁被“封神”?
  • 看对“4月大反弹”的高盛交易员:“喊顶”很难,预计美股仍将缓慢上涨
  • 上海闵行区一奶茶店装饰天花板掉落,致1名店员不幸身亡
  • 仪式性强但成果寥寥?舆论普遍质疑俄美元首会晤实际意义
  • 林园投资豪掷8000万元首投REITs 11只私募基金齐上阵 公募REITs迎多元资本入局
  • 三亚启动防汛防风Ⅳ级应急响应
  • 普京专机返俄,美军F-22战机护航
  • 入市加速!险资系私募证券基金增至7家
  • 从小米到腾讯:互联网大厂为何都在造“员工社区”
  • 长江证券中标210万元 对营收影响较小
  • 外交部回应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 我国南北方一同“蒸桑拿”,未来三天华南等地有新一轮强降雨
  • 山西省人民政府决定:袁同锁履新
  • 为打赏男主播,“90后”国企女出纳挪用公款700余万元
  • 4位女厅干履新,她任县委书记
  • 脑机接口概念龙头股持续走强 6股获机构调研5次及以上(名单)
  • 564亿“新城系”接班进行时:女儿香港买壳、儿子出任A股董事长!
  • 外交部发言人就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答记者问 
  • 乌总统顾问:结束俄乌冲突必须先停火再谈判
  • 学习时节|暖心聚力!总书记这样为民营企业鼓劲
  • 冰火两重天!银行股年内大热,股权流拍率却超七成,九江银行、广发银行等股权拍卖“无人出价”
  • 外交部发言人就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答记者问
  • 中国地震局开展山西大同市云州区3.8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 全球资产配置,真能离开中国资产吗?
  • 6岁男童被邻居两次带去男扮女装顶替女儿打疫苗,涉事卫生服务中心回应
  • 中国象棋协会新领导班子诞生
  • 安保细节曝光:“美国特工不能近距离接触普京”
  • 在“2025年度AI人物”看见中国AI的星辰大海
  • 今天,25岁了!祝中国银河证券生日快乐!12张海报回顾“中国银河证券发展里程碑”
  • 保时捷的中国困境
  • 欧盟及欧洲多国联合声明:将推进筹备乌美俄三方会晤
  • 华为:下半年昇腾将从低算力到高算力全面覆盖边端场景,CANN年底完成A2版本开源
  • 训练中因人为事故受伤,谷爱凌发文呼吁:训练时不要录像合影
  • 奶茶店装饰天花板掉落,致1名店员不幸身亡
  • 冯德莱恩就美俄总统会晤发声: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对乌欧至关重要
  • 五粮液、珍酒李渡等白酒名企盯上啤酒“蛋糕”:跨界入局能否搅动行业变局?
  • 天津推重点领域“一件事”全链条安全治理,燃气、电单车、小型施工均在列
  • 总资产2583亿!中国神华拟购13家公司,股票下周一复牌
  • “普特会”后乌方积极响应俄美乌三方会谈提议,俄方:还没讨论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