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微博

记者丨何己派 编辑丨鄢子为
一家帮中小微企业找钱的公司,低调挣钱。
8月15日,祖籍泉州的老板董志锋,其掌舵的盛业披露业绩,1至6月净利润约2亿元,同比增长23%。
规模不大,胜在稳定,从成立算起,这家公司已连续11年盈利,若无意外,2025年也将是丰收年。

过去12个月(截至6月底),为满足客户获取订单和资金服务的需求,盛业处理供应链资产总额约为620亿元。
“到2027年,净利润估摸着能接近10个亿。”盛业首席战略官原野年初透露。
今年以来,董志锋团队动作频频,引入两位新投资人——AI制药之一股晶泰控股、直播电商龙头“交个朋友”,还新设立新加坡国际总部,布局稳定币。
他不断延展场景,以扩张其数字金融服务。
撬动规模
一手创办盛业的董志锋,担任董事会主席,现在年仅38岁。
他毕业于新加坡管理大学,2013年创业,只用4年就将公司带上市,当时也才30岁左右。

左:董志锋
董志锋做商业保理起家,属于业内资深玩家。
其做的生意,是帮中小微企业找钱、找订单,提供 *** 撮合服务,服务的客户里,中小微占比超97%。
近两年,管理层加速转型做平台,走轻资产路线。

说得直白点,盛业之前主要做应收账款保理,多用自有资金开展业务,靠吃利息过日子。这种纯金融的路子,收入规模看起来大,利润增幅却有限。
现在,董志锋不想只是个“放贷的”,要做平台,转向做撮合服务,大幅压降自有资金放贷比重,调整收入结构。
拿钱的事情,交给银行、资管等合作方,盛业自己,则坐收科技服务费,技术含量高,规模越大,利润越多。
1至6月,其平台科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7%,占营收半壁江山,成为增长引擎。

这种轻资产运作方式之下,盛业需要扩大资金合作的朋友圈,以撬动规模。
截至6月底,公司链接的资金合作方达到181家,同比增长31%。
盛业脚步不停,先后与无锡、宁波、厦门、青岛四地国企,成立合资公司,用时不到2年。
就是否会扩大国企合作的问题,原野在3月线上业绩会回复《21CBR》记者称,得结合人才储备和技术能力来评估,速度不会太快,同时,正开展合资公司的增资计划,以扩大规模和利润。
“能用增资来解决的话,我们就不会同时做多家(合资公司),以免分散精力。”他表示。
开拓电商
董志锋掌舵的盛业,其基本盘主要来自三个行业,基建工程、大宗商品、医药医疗。
它们对应的是4万亿潜在市场规模,潜在供应商数量超150万家。但公司啃下的蛋糕,不过2%。
存量板块可开垦余地大,但装不下盛业的野心。
其生意运作的一个关键指标,是平台科技服务收益率,目前在2%,按计划,到2027年将逐步提升至2.7%。

拉升费率,关键推动力在电商等创新业务板块。
原野表示,过往几个传统行业,服务费率通常在1%到2.5%之间,电商更高能达到近5%的水平。
“电商更短平快,更分散。像双十一这样的大促季,我们合作的商家,销量通常能提升100%、200%。多付一些服务费,他们是愿意的。”
董志锋带领盛业,迅速切入新赛道。
其合作的头部电商平台已有6家,包括抖音、SHEIN、Shopee等。截至6月底,累计电商资金撮合规模超28亿元,同比猛增近8倍。
3月初,他又拿下与辛巴达的合作协议,辛巴达服务多家超快时尚优质大客户,在中国拥有30家自营工厂,同时管理400多家“卫星工厂”。
根据协议,盛业成为辛巴达供应链金融的优先战略合作伙伴,为其定制普惠金融解决方案。
原野曾透露,电商领域,盛业去年基本用的是自有资金来做,今年预计自有资金放款和平台撮合的比重,各占一半,等到2026年,再进一步,计划全部为平台撮合。
7月底,董志锋刚刚设立新加坡国际总部,且落地首笔国际 *** 撮合业务。
他还计划探索稳定币在国际供应链 *** 中的应用,将目光扩大到亚太区的中小微企业,帮他们搭桥铺路。
去金融化
董志锋商业嗅觉敏锐,创业时点选在商业保理试点的次年,那时涉足这行的玩家,不到300家。
从最初的商业保理,延伸到如今的供应链科技,公司业务和名称一路调整,去金融化。

创业早期,他取名“盛业金融”,专心做商业保理;上市后,规模变大,更名为“盛业资本”;3年前,去掉“资本”“金融”等标签,升级为“盛业控股”。
其转型与专攻普惠金融,息息相关。
盛业累计服务的1.9万多家中小微企业里,首贷户的占比超30%,通过平台科技服务,能帮他们至少降低30%的融资成本。

“首贷户”,顾名思义,是指无贷款记录的企业,普遍规模小、社会信用信息有限,从传统金融渠道拿钱不易。
该群体有“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对风控能力提出高要求。
某金融行业人士表示,普惠金融领域,每笔业务进来,会涉及大量的计算,需要很强的科技支撑及成本控制,“否则做不了这个业务,或者说能做,但赚不了钱。”
财报里,盛业对自己的定义,升级为“AI+产业供应链的数智科技公司”。
为了讲好科技故事,董志锋积极布局算力、赛道。
其1.6亿美元开建的华东总部,落脚无锡经开区,这里是无锡算力建设的核心区域。盛业称,获得当地算力资源支持,可提供的智算算力超1000P。

机器人方面,7月,盛业宣布与斯坦德机器人达成合作,并已落地机器人领域的首笔供应链服务业务。
“机器人企业,最需要我们的,是在销售和采购端。等销量起来以后,他们会大量采购各种传感器、零部件。”
原野曾提到,这块的机会,应该在2025年底或明年爆发。
数以万亿计的市场,等着盛业开拓,不过,其转型尚未结束,脚下的路,还得一步步来。
图片来源:盛业,除标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