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的今天,日本天皇裕仁发布《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经历十四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获得了伟大的卫国战争之胜利。

笔者之所以说这是卫国战争,是因为虽然 *** 战争以后,中国尽管遭受了很多次侵略战争,但是这些不过是西方列强攫取一些商业利益、特权或部分边疆领土为目的的局部战争,而日本侵华战争则是以 *** 、奴役中国人、消灭中国文化为目的,全面的、毁灭性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以保全国家、文明为目标的全民御侮之战(如果有的话只有南宋抗蒙之战及明末抗清之战)。
历史教科书上往往强调抗战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之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笔者认为,它的意义并非只局限在民族主义层面。
抗战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但是对基层构造和社会思想触动不大,九一八事变前,广大乡村只知有宗族、县太爷,不知有国家和中华民族,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还是颇为冷漠。
民族救亡运动促进了现代国家理念在基层的传播,不断的战争动员也将现代国家的力量 / 治理体系(尽管这个体系是严重腐败的)逐渐渗透到基层。经过十四年抗战,中国方完成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初步转型,这种构造的变化,大大强化了国家治理能力,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这种转型的红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以充分体现。
抗战促进了各民族团结,加速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中华民族概念始于清末民初,但是这种观念在非汉族文化中的传播是慢速的,日本侵略不仅造成汉族生存危机,也造成了境内多数民族生存危机,汉满蒙回及西南各民族共同意识到,只有捍卫国家独立,才能保全各民族的安定,各族之间同呼吸共命运的意识增强了。如果说过去少数民族地区对国家的认同,不过是头领对朝廷的忠诚,现在则是少数民族普通大众对国家的认同感普遍增强了,甚至是远离战场的*族、哈萨克族也发起了支援抗战的运动,这期间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也前进了一大步。

(新疆各族人民自发筹款为国家捐献战机)
抗战摧毁了东方的殖民势力。战前英法美等西方列强在华保持有大量殖民利益,日本、苏联更是在东北有大量特权,构成国中之国,中国尚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战争中东方各民族非殖民化思想越来越高涨,加上西方诸国为了拉拢中国一起抗击反法西斯势力,不得不放弃在中国的租界和治外法权,中国的 *** 完整大大恢复。到抗战结束后,除了苏联保持在中东路、旅大港,以及美国在一些沿海港口保持一些特权外,西方殖民主义基本从中国退潮了。
抗战根本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抗战前中国不过是一个二等国家中的弱国,比土耳其、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巴西等国的地位可能都要低,也就是稍微比殖民地强一些。抗战后,尽管中国经济还是很落后,但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这是中国国运的一个根本拐点,改变了西方工业革命之后,中国一直处于世界从属的地位。
战后的国际秩序安排,也形成了有利于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劲敌日本被美国军事占领,这基本解除了中国国防的后顾之忧;美苏在东方保持着均势,两方都有求于中国,使得中国的战略游转空间大大扩大。
同时,联合国、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体系的创立,也有利于中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利用新的和平秩序发展自己。尽管中国大陆曾经一度被排斥在这个体系之外,但是先行一步融入这个体系的台港澳地区率先实现了工业化,之后进入这个体系的中国大陆也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所以,战后秩序安排极其有利于中国,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更大受益者。
之前,很多人说抗美援朝是立国之战。如果把 " 国家 " 的概念理解为中华民族全体同胞组成的 *** 体,抗战则是影响程度更深的立国之战,中国现代国家的诞生,中国的国际地位都因抗战而成。当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又进一步推动及完成了这个历史进程。
但是,我国也为这场战争的胜利,付出了诸多难以回首及无法恢复的代价和灾痛。
抗战期间,中国大约有 400 万名军人死于战场或战俘营以及失踪,大约有 900 万平民直接死于日军暴力,800 万人死于战争造成的饥荒、流行病和其他灾害,中国死亡人口多达 2000 万以上,这是中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之一,尤其遭受蹂躏最严重的华北四省,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死难者。
根据战后国民 *** 发表的抗战损失统计,中国直接损财产失达 310 亿美元,大约相当于 1937 年全国经济总产值的近 3 倍,按照现在的购买力则约合数万亿美元。抗战更打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本来在 1927 年至 1936 年之间保持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但是战争重新让中国经济崩溃,直到 1953 年才初步恢复到 1936 年的生产力水平,现代化被至少中断了 20 年,间接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抗战更是中国文化的大劫难。仅北平市损失公私书籍就有 58.6 万册,古物 2800 余件,碑帖 21 万余件;商务印书馆附设的东方图书馆被日军焚毁图书 46.3 万余册,里面很多是古典善本孤本;清华大学损失图书 18 万余册,中央大学损失 22 万册,私立齐鲁大学损失 12 万余册,国立中山大学损失 20 万册。中国的大量名胜古迹更是遭受灭顶之灾,如洛阳龙门石窟和太原天龙山石窟。


(抗战中被炸毁的南开大学教学楼及被盗窃一空的天龙山石窟)
中国为了赢得战争胜利,不得不忍受美苏对中国利益的交换。抗战中,苏联策动原法理上属于中国的唐努乌梁海公投,成为加盟共和国俄罗斯的一部分;胜利前夕,苏联又强迫国民 ***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不得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中国彻底丧失了 156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以及同意苏联 " 租借 " 旅顺港,建立海军基地;大连商港国际化,保证苏联在该港有优势的权利;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由中苏组织合办公司,共同使用等等。
战后苏联又从东北拆走几乎所有工业设备,价值约 20 亿美元,用来作为战争补偿。中国作为战胜国,却要承担战争的二次损失,战胜国的人民却要替侵略者还债,这也是战争史上闻所未闻的事情。

(抗战中中国损失的领土)
所以,深受战争之害的中国人民不希望再有战争,中国决不接受他国任何形式的侵略和霸凌。也正如 *** 等老一代革命家所一再重申的那样,中国即使强大了也不能侵略其他国家,搞霸权主义,中国应该自觉充当世界公平、和平、正义的维护者和领导者。
在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庆祝过去我们民族创造的辉煌,感恩先辈们浴血奋战为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基础,我们更要有危机意识,战略前瞻意识,来维护延续这一和平的、有利于中国发展的环境。
当前给我们更大的挑战是:二战后形成的东方秩序的不断遇到了新的冲击,甚至有解体的危险;美国控制的维持各方势力均衡的秩序,有重组、演变成反华同盟的危险。
当前美国右翼对日美关系的叙事产生了很大改变,最近美国对太平洋战争的纪念,闭口不谈日本对美国的侵略史,而只谈日美要携手维持亚太和平,日本是美国最重要的战略伙伴,显然是对着中国来的。

最近七八年,台湾也加速去中国化,不断故意破坏两岸和平,希望把挑衅中国大陆作为向日美的投名状,以求他们的庇护。菲律宾和韩国的右翼也是这种战略操作。
美国当年布置在西太平洋的反苏之弧,正在逐步演变成为反华之弧,美国及其盟友都不断故意激怒中国,把中国拖入战争。另外,俄罗斯和朝鲜也乐见中美不断激化,以拓展自己的战略空间,改变影响力衰落导致的被动状态。
总之,中国过去可以搭东方秩序的便车,但是这个秩序维持了 80 年之后,随时有崩溃解体的危险,美国及亚洲周围各方(无论中国的敌友)都在试图营造的新秩序,都是以牺牲中国的和平稳定为代价。我们现在必须独立闯世界,我们要未雨绸缪、争取战略主动,创造一个有利于中国的新秩序。
中国应该在完成国家统一,以及处理中日关系、中韩关系、中俄关系和中朝关系上,都要有大手笔、新战略。只有突破以前的敌友观、战略路径依赖,解放战略想象力,方能解构美国的战略秩序,为中国崛起和持久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大后方。
当然国际战略与国内治理思维其实是内外一体,我们也期待未来在经济民生、社会福利、思想文化上都有一个治理思维上的跃升,才能突破发展的瓶颈。如果说上一个八十年是我们民族不断奋起,重新获得世界瞩目的八十年,我们期待下一个八十年是维持进步和繁荣,实现民族完全复兴的伟业,为人类做出与厚重的中华文明相对等的贡献的八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