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万元存货“消失”背后:ST景谷子公司身陷“查封风暴”,债务黑洞还有多少?

音符科技网

界面新闻记者 | 牛其昌

旗下重要子公司1900万元存货“不翼而飞”?

继资产在短短一周内三次被法院查封,ST景谷(600265.SH,景谷林业)两年前收购的子公司唐县汇银木业有限公司(下称“汇银木业”)再次“暴雷”。

8月13日,ST景谷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汇银木业在年中库存盘点时发现,约1900万元存货盘亏。 

1900万元的存货去哪了?

ST景谷表示,经初步核查,盘亏原因系原汇银木业实控人之一王兰存“绕开公司内控系统监控及正常业务审批流程,导致汇银木业在盘点清查时出现库存亏空”。

ST景谷进一步核查发现,部分货物很可能已被王兰存变卖,且变卖所得款项均已转入其指定的个人银行账户。截至公告披露日,汇银木业尚未收到王兰存归还上述存货或其变卖所得款项。

8月14日上午,界面新闻记者对此致电ST景谷证券部,相关负责人对界面新闻独家回应称,汇银木业“丢失”的约1900万存货主要系人造板材,是上市公司在年中库存盘点时发现的。针对子公司身陷民间借贷风波,“公司之前确实是不知情的,汇银木业资产被查封后,公司收到相关法律文书后之一时间去披露这个事情”。

据悉,经ST景谷财务部门初步核算,该事项将造成汇银木业约1900万元的存货盘亏损失,如果按持股比例(51%)计算,归属于上市公司的损失约为969万元,最终涉案金额尚待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核实。

“公司已经报案了,截至公告发布时还没有立案,后续如果有实质进展,公司会跟踪披露”,上述ST景谷证券部相关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至于王兰存本人是否承认涉嫌违法犯罪的事实,以及上述存货损失是否会在即将披露的中报中计提,该负责人表示目前不便回复,以后续公告内容为准。

公开资料显示,ST景谷总部位于云南普洱,主营业务包括人造板制造、林化产品制造(委托加工模式)和营林造林等业务。

景谷林业的控股股东是有着珠宝行业背景的周大福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周大福投资”),当前持股比例为55%,实控人为郑家纯。

此次存货“暴雷”的汇银木业,系ST景谷旗下最为重要的子公司,两年前通过溢价收购而来。

天眼查APP显示,汇银木业位于河北保定,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高端刨花板和高中密度纤维板的生产与营销,系索菲亚(002572.SZ)、皮阿诺(002853.SZ)、 欧派家居(603833.SH)等家具类上市公司合作商。

以2024年为例,汇银木业全年实现营收3.89亿元,同期ST景谷实现营收4.47亿元,占比高达87%。正是因为去年人造板行业的低迷,导致汇银木业亏损超过3200万元,进而导致上市公司业绩由盈转亏。

虽然目前关于1900万元存货的去向有待进一步调查,但界面新闻注意到,在此前重大资产购买报告书(草案)披露的汇银木业前五大客户中,包括了王兰存曾经实控的公司——石家庄市欧美木业有限公司。另外,彼时的第二大客户——天津盈格迪贸易有限公司,系汇银木业总经理李炳堂儿子控制的公司。

来源:公告

存货“暴雷”的同时,汇银木业近期还陷入“查封风暴”。

汇银木业在最近短短一周之内三次被法院查封资产,多起民间借贷纠纷浮出水面,事件的矛头同样指向汇银木业原实控人。

据界面新闻梳理,汇银木业的资产查封风波始于今年6月。

2025年6月,因汇银木业及原实控人崔会军、王兰存涉及民间借贷纠纷诉讼案件,申请人王三全等向法院申请进行财产保全。当地法院将汇银木业的成品库房及库房内所有成品板材货物查封,查封的资产账面金额约5000万元,同时,将汇银木业的主要银行账户进行了冻结,冻结账户资金约80万元。

随着冰山一角被揭开,8月7日,ST景谷发布公告称,汇银木业位于河北唐县工业园区的砂光线、锯切线、翻板器、热压机各一套被法院查封,起因同样是汇银木业及原实控人崔会军、王兰存因民间借贷纠纷引发的财产保全,标的金额达1093.07万元。

前次查封令未解,8月11日又添新案。汇银木业部分库房内的木板及配件库房零件被查封,申请人向法院请求对其名下价值719.86万元财产进行保全,汇银木业部分库房内的木板及配件库房零件被查封。

8月13日,“查封风暴”再度升级。正定县法院应申请人请求,裁定冻结汇银木业400万元银行存款或查封等值财产。这次被查封的是企业核心生产设备——一套密度板砂光生产线,查封期限长达两年(2025年8月12日至2027年8月11日止)。

尽管被查封的财产暂由汇银木业负责保管,法院允许其可用于正常生产经营,然而对于深陷债务危机的汇银木业来说,“正常生产经营”已成奢望。

ST景谷表示,本次汇银木业的一套密度板砂光生产线被法院查封,将对汇银木业正常生产及销售造成不利影响。若最终判决汇银木业承担责任,相关资产可能存在被司法处置的风险,对其经营将造成不利影响。

随着查封事件不断发酵,汇银木业背后的债务黑洞逐渐显现。

截至目前,ST景谷控股的这家子公司涉及诉讼事项累计7项,涉案金额合计达7090万元(诉讼本金,不包括相应利息),占ST景谷最近一期净资产的74.55%。

更令投资者担忧的是,ST景谷在公告中承认,根据公司初步自查,除上述涉诉借款外,汇银木业原实控人崔会军、王兰存及汇银木业尚有未偿还的借款金额合计约3089.35万元。

一位长期关注ST景谷的投资者对界面新闻表示,“结合ST景谷一周内三次披露的公告看,后两次新增查封的金额719.86万元和400万元,均不在之前披露的已查明3089.35万元借款范围内。也就是说,汇银木业可能还存在其他潜在的民间借贷纠纷,随时可能引爆新的诉讼,就像是无底洞一样。”

对此,上述ST景谷证券部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公司会进一步进行核查,以事实为准,若达到披露标准,公司会进行披露”。

ST景谷公告中也表示,鉴于债务尚在核查中,同时部分债权人可能通过诉讼等途径进一步主张权利,上述未偿还的借款金额存在不断增加的可能性。

界面新闻注意到,汇银木业身陷民间借贷风波,早在2024年年报披露时已有端倪。

ST景谷在2024年年报的“或有事项”中提到,2025年4月22日,子公司汇银木业收到法院传票和起诉书,原告诉请汇银木业、崔会军、王兰存向其偿付于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借入的款项及利息人民币1120.42万元,并分别冻结崔会军、王兰存持有的汇银木业股权数额152.88万元。

突如其来的借贷纠纷一度引发监管关注。在后续对上交所的问询函回复中,ST景谷披露了更加细节的内容。

ST景谷称,根据汇银木业原实控人向公司出具的书面说明,原告张茂祥诉请的债务是原两位实控人作为共同借款人,四次向其借入款项合计1100万元,同时出具四份借条,后偿还了200万元。

据悉,借入的资金打入了原两位实控人指定的账户,由原两位实控人自行安排使用。ST景谷强调,汇银木业未收到上述款项,也不是原借条的借款人,原两位实控人自认该债务属于其二人的个人债务,与汇银木业无关。

蹊跷的是,2022年7月,也就是ST景谷筹划现金收购汇银木业前夕,汇银木业原两位实控人又向对方重新出具了借条,“按民间借贷惯例,当面撕毁了原四份借条”,并在借款人中加入了汇银木业。

新的借条显示,汇银木业、崔会军、王兰存于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向出借人张茂祥借款共计1100万元用于 *** 。截至2022年7月1日,借款人尚欠本金900万元,尚欠利息100万元,自2022年7月1日起,上述借款本金按年息15%计息。

正是这份新的借条,导致即将成为ST景谷子公司的汇银木业被卷入。

根据景谷林业的说法,上述借贷事项该事项是两位原实控人共同决策并实施,并未留下书面决策或任何审批记录,“在当初公司收购汇银木业时,由于其二人遗忘,并未将该事项告知公司以及各中介机构,导致公司未在各项重组材料中对该事项进行披露”。

界面新闻注意到,无论是在重大资产购买报告书,还是律所和会计师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审计报告中,均未提及上述借贷事实。更为关键的是,在收购完成后的整合过程中,ST景谷是否真正掌握了汇银木业的真实债务状况,不由得令人产生疑问。

眼下的问题是,另外六起民间借贷是否同样发生在景谷林业收购之前?是否均属于原实控人个人债务且与汇银木业无关?上述ST景谷证券部负责人对界面新闻并未透露,只是表示“公司之前确实是不知情的”。

在今年6月披露的问询函回复中,ST景谷曾表示“公司与汇银木业原实控人就相关事项进行了核实,根据其书面回复,确认不存在其他的类似情况”。然而后续爆发的“查封风暴”却一次次“打脸”。

收购前,汇银木业原实控人崔会军、王兰存分别持有汇银木业45.292%股权。来源:公告

如今“暴雷”的汇银木业,系ST景谷通过高溢价收购而来,距今不到三年时间。

时间回溯到2022年9月,景谷林业筹划现金收购汇银木业51%股权。彼时,主营业务羸弱且连年亏损的景谷林业将此视为战略整合的重要一步。汇银木业原实控人崔会军、王兰存分别持有汇银木业45.292%股权。

2023年1月,这笔交易以2.70亿元的价格成交,景谷林业如愿拿下汇银木业51%股权,增值率达83.70%。

彼时交易设置了看似稳妥的业绩承诺:崔会军、王兰存承诺汇银木业2023年、2024年、2025年的净利润分别为4353万元、5767万元和6404万元,三年净利润累计1.65亿元。

但现实很快击碎承诺。

2024年,汇银木业亏损超3200万元,导致ST景谷计提商誉减值8331.87万元。当初交易形成的9195.22万元商誉,一年时间减值超90%。

2024年,汇银木业亏损超3200万元    图:界面新闻编制

对于业绩转亏,公司给出的解释是,“人造板业务一方面受到供给端的产能大幅增加影响,另一方面受到销售端的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传导周期的影响,人造板行业价格竞争愈发激烈,致使公司产品销售价格和销售量均出现下降,毛利率大幅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应由崔会军、王兰存支付的1.42亿元业绩补偿款,最终由ST景谷控股股东周大福投资以债权 *** 的方式“揽下”。

根据中报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规模或首次破亿。来源:同花顺

实际上,自2018年控股以来,周大福投资持续为景谷林业输血。

2022年9月,为收购汇银木业,ST景谷拟向周大福投资申请借款不超过3.5亿元。今年7月,ST景谷再发公告,拟向周大福投资借款2500万元。

截至2024年年末,ST景谷仅应付控股股东借款利息就达210.50万元。尽管逾期,周大福投资并未催收。

尽管周大福投资持续“补窟窿”,但珠宝巨头的光芒始终未能照亮ST景谷的坎坷之路,上市公司难改持续亏损的命运。自2018年以来,ST景谷扣非净利润均为负值,且亏损连续扩大。根据中报业绩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规模将首次破亿,在1.05亿元至1.30亿元之间。

如今面对子公司不断“作妖”,ST景谷表示,公司已成立专项小组,全面核查相关借款的真实性、完整性,聘请了专门诉讼律师积极应诉,积极向相关责任人采取追偿手段。

对此,界面新闻将持续关注。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巴西卫生部长谴责美国取消其家人签证:懦夫行径
  • 特朗普称将对半导体征收关税,15日美股芯片类股普跌
  • 会了,但没谈拢:阿拉斯加峰会留下更多问号
  • 扬州玺悦收到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反馈 需说明股权架构合规性等多项问题
  • 浅口厚底纸壳撑!商品“内增高”,你买的究竟是货还是盒?
  • 苏丹东北部一金矿坍塌,致4死8伤,多人失踪
  • 没有协议!特朗普给美俄领导人会晤打10分,未来与普京莫斯科见?
  • 日月谭天丨民调崩盘!赖清德倒行逆施遭岛内民意唾弃
  • 河南一高校泄露身份证号等个人敏感信息被通报,正紧急排查
  • 1至7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30亿元,同比增长5.6%
  • 水利部:13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 美国半导体巨头大跌超14%,市值一夜蒸发超1500亿元!发生了什么?
  • 美国宣布扩大对钢铁和铝进口征收50%关税的范围
  • 重大利空!半导体巨头,突然暴跌!
  • 催促回家吃饭未果,女子将饮酒后的男友踹下河致其溺亡
  • 眼镜度数要低配?不对!近视防控4个误区要注意
  • 火车学生票优惠新规出台,优惠次数怎么算?信息修改有何要求?
  • 商品也有“内增高”?专家:误导消费者涉嫌侵权
  • 标榜“液体黄金”价格远超普通矿泉水,白桦树汁是养生水还是智商税?
  • 苏丹北部发生爆炸事故,造成6人死亡
  • 特朗普建议泽连斯基尽快达成协议
  • 海南发布暴雨四级预警,多地将现强降水
  • “爱死了”“烦死了”这种话,让中文有独特的韵味 | 专访
  • 江西:55名厅级干部、12名县党政正职,不适宜担任现职被调整
  • 俄美首脑仓促会晤,分歧或难弥合
  • 我国已修复沙化地超830万公顷
  • 抗日英雄杨靖宇雕像前祭品被人嬉笑拿走,网友吵翻
  • 券商中报喜报频传,“牛市”旗手王者归来?
  • 特朗普:暂时收回对俄威胁
  • 东方雨虹老板李卫国,为什么总是缺钱?
  • 特朗普称泽连斯基应当“达成协议”
  • “浙BA”参赛队名单中为何出现了7位设区市副市长?
  • 特朗普称与普京谈得非常好 并表示将“拭目以待”
  • 特朗普暗示普京与泽连斯基的会晤正在计划当中
  • 特朗普“现在”不考虑对俄罗斯施加进一步经济影响
  • 二战期间,英国的食品安全计划
  • 直面历史,赢得尊重:日本“中归联”原会长富永正三对战争责任的思考
  • 海鲜自由!第二十三届南海(阳江)开渔季系列活动等你来解锁!
  • 不知人间是何世:陈存仁的“孤岛”见闻
  • 上海社科新人访谈录|赵思渊:在长历史过程中理解中国社会的经济韧性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