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夏天常见的野味,再好吃我也劝你别吃,真有人因此丧命

音符科技网

原创 腾讯医典 腾讯医典 上海

“女子在病床上隔空捋线做蚕衣”

“男子看见身上到处都是小人在跳舞”

“女子自称看到小精灵在爬树”

……

当类似的新闻频频出现时,

意味着,又到了云南人吃菌子“惊动”全国的时节。

(来源:春城晚报)

你以为,菌子爱好者只是冒着“见小人”的风险吗?

他们可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尝鲜”!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2010~2020年,我国共发生10036起蘑菇中毒事件,超过3.8万人中毒,788人救治无效死亡[1]。

到底是什么样的菌子让云南本地人、全国各地的“吃货”,都“视死如归”般地趋之若鹜?这背后,究竟是舌尖盛宴,还是暗藏的“毒门绝技”?

(来源:soogif)

据说,在云南吃菌火锅,桌子上是没有筷子的。

因为,生怕食客忍不住偷尝。要等时间到了以后才能开吃,这时才会发筷子。

(来源:蜂鸟video)

云南地区把蘑菇叫菌子,而这其中,让大家乖乖围在没有筷子的桌旁苦等20分钟的——一般为野生菌。

野生菌极其鲜美,究其原因是因为它们含有鲜味活性物质,氨基酸就是其中一种。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一种名为游离氨基酸的物质决定了食物的美味程度——食物中的鲜味,其实就是游离氨基酸的“味道”。

(南华鸡枞)

游离氨基酸分为甜味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鲜味氨基酸(如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苦味氨基酸等。

一般,鸡枞、松茸、牛肝菌等野生菌类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平菇、草菇等人工栽培食用菌[2]。

(野生松茸)

除了呈味氨基酸,菌菇中丰富的核苷酸类物质也是鲜美的原因。不仅如此,蘑菇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糖,哪怕不调味,就会自带爽口的清甜味。

野生菌“天赋异禀”的鲜味让人回味无穷,而它的另一面却可能是危险的“毒菌”。

回到餐桌上,你以为发了筷子就可以开吃菌子了吗?

在云南,开吃前,还有一道“工序”。

那就是,先取样留存标本,确保安全。

(这样万一吃出问题,能尽快找到“犯人”

目前,全球已知野生食用菌有2500余种,我国已知约有1000种,其中云南省有近900种[3]。

(来源:soogif)

这其中, 我国已知的有毒蘑菇约有435种[3]。尽管大多数有毒蘑菇可以经高温杀菌,但却不能杀灭它里面的毒素,其中有30余种毒性极强可致死的菌类,大多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目鹅膏属、牛肝菌属等。

野生菌毒素主打一个“纷繁复杂”,一种菌类可包括多种毒素,同种毒素也可存在于不同菌种之间。

比如,“网红”见手青(几种可食用牛肝菌的统称)就可能含有毒蝇碱、蟾蜍素、光盖伞素、异噁唑衍生物等神经毒素。

(见手青)

在我国,常引起严重中毒的主要有鹅膏菌(如白罗伞、黄罗伞)、亚稀褶黑菇(火炭菌)、网孢海氏牛肝菌(见手青的一种)等[4]。这些毒菌就如同五花八门的武林门派,各自有着“毒门绝技”。

很多毒蕈不仅仅会让你“见小人”(即神经精神型中毒),还可能导致肝肾损害、横纹肌溶解、胃肠炎症状以及光敏性皮炎等中毒。

(左右滑动查看)

聊了这么多野生菌的“极鲜”与“极毒”,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到底还能不能吃野生菌了?

(云南人表示无所畏惧)

民间流传着许多野生菌避毒大法,比如看颜色、闻味道,还有用银针探毒等偏方。

然而,我国地大物博,野生菌种数目繁多,长相气味也千奇百怪,靠经验来判断实属困难。

需要知道的是,世界上没有任何辨别毒菌的简易 *** ,就连经验丰富的食品专家也常常“翻车”。

因此,最保险的做法是——不吃。

如果非要吃,请记住以下这6个“不”,3个“熟”:

1.不要采路边的野菌:

不要擅自采摘并食用不认识的菌类,中毒几率极极极高。

2.不要买路边的野生菌:

买菌更好去正规市场,谨慎选择路边摊,毕竟你不能保证每个摊主都是采菌届的“老司机”。

3.不要一次吃多种菌:

不要贪图杂着吃菌更鲜美!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一不留神一碗鲜菌汤就会变成“夺命汤”,每次只吃一种菌子最稳妥。

4.不吃没做熟的菌子(做熟、做熟、再做熟!):

某些菌子经过高温烹饪后毒素会降解,因此千万注意烹饪 *** ——一定要把菌子给全部弄熟!

切菌子时切得厚薄均匀,这样烹饪时受热均匀,不会让你误食因切太厚而不太熟的菌子,同时翻炒的时间也尽可能长一些,不要中途试味,也要注意炒勺上有没有“漏网之鱼”。

吃牛肝菌更好的办法是先煮熟一下,把毒性降低以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性。

5.不要连续几天吃同一种菌子:

许多人都知道“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的道理。对于菌子来说,也是会有中毒剂量的。每次吃菌不贪多,不要连续几天吃同一种菌子,特别是见手青与其他牛肝菌,控制量才安全。

6.不要在吃菌时喝酒:

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更好不要饮酒。

3个“熟”:对菌子熟;菌子要煮熟;去医院的路要熟……

此外,还要留一点菌子当样本:菌子不要一次性炒完,保留几朵当做样本,万一中毒后可以直接向医生展示,好对症下药。

最后一点——吃完野生菌后注意自己的反应,一旦出现头晕、恶心、反胃、出冷汗、神情恍惚、出现幻觉(看到小人)等等,即使是最轻微的症状,也千万记得去医院!

审核专家:宋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管营养师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2021年我国蘑菇中毒案例统计报告

2.《野生牛肝菌元素含量特征分析及其种类鉴别》苏久艳,张霁,李杰庆,段智利,李涛,刘鸿高,王元忠

3.2005—2019 年云南省毒蘑菇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及空间相关分析, 沈秀莲,等

4.李海蛟, et al. "云南蘑菇中毒事件中的毒蘑菇物种多样性." 菌物学报 41.9 (2022): 1416-1429.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

阅读原文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国产医械巨头分野
  • 捏造大熊猫“受虐”谣言煽动网暴,主播夫妻被判刑
  • 交通银行:积极落实消费贷贴息政策 以数字化手段和创新金融产品支持提振消费
  • 洗霸有研固态电池领域布局:携手成立合资公司夯实硫化锂市场领先优势【SMM分析】
  • 黑暗的一天,特朗普生吞冯德莱恩
  • Strategy上周耗资24.6亿美元购入2.1万枚比特币
  • 热点丨特斯拉弃台积电选三星,165亿芯片订单背后的攻坚战
  • “全球最大上市船企”要来了,中国船舶将合并中国重工
  • 比亚迪方程豹钛 3 上市后首次 OTA,支持无人机动态起降
  • 蚂蚁消金首发金融债,火热态势下,还有18家机构未触及发行“门槛”
  • 禾信仪器:上半年亏损1745.96万元
  • 年内举牌21次 险资正跑步入市
  • 天然溶洞遭破坏调查:垃圾成堆,大量钟乳石被售卖
  • 南京银行:南京高科增持750.77万股,持股比例升至9%
  • 格力电器朱磊谈“火焰山”直播:只有格力空调能让你和家人坐在空调前聊天
  • 奕斯伟赴港上市收到证监会反馈:用通俗易懂语音介绍业务模式 说明新增股东入股价格差异原因与合理性
  • 辉创电子收到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反馈 需说明境内子公司权益取得及合规性
  • 科普|哪些人容易患甲状腺癌?如何预防和干预?
  • 嘉应制药信披违规涉2.2亿资金 内控和业绩存风险
  • 大恒科技控股股东郑素贞全部1.3亿股被裁定转让 或导致控制权变更
  • 日播时尚:跨界并购布局双主业 拓宽盈利增长极
  • 大恒科技:李蓉蓉成第一大股东 持股6.29%
  • 和美药业赴港上市收证监会反馈:需说明A股辅导、历史沿革等问题,搭建、拆除红筹架构过程中合法合规情况
  • 10倍大牛股,明日复牌!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预减32.91%
  • 盐湖股份:实控人中国五矿增持5300万股
  • 普路通股东张云减持100万股 持股降至6.79%
  • 又一沪琼合作项目有新进展,上海仁济医院三亚医院开启门诊试运营
  • 2025ChinaJoy观众参观人次41.03万,创历史新高
  • 算法失灵?3000亿美元趋势跟踪基金今年表现创1998年以来最差纪录
  • 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塞特:关税不确定性时期已经过去
  • 马斯克,大消息!
  • 7489亿华安基金迎新“掌门人”
  • 瑞士面临72小时限时挑战 力阻特朗普征收39%的关税
  • 又见增持!南京高科增持南京银行持股重回9% 年内多家上市银行股东出手增持
  • 环世物流赴港上市收证监会反馈:需说明环世集团股权架构调整过程中3次减资原因 是否涉及虚假出资、抽逃出资
  • 泰森食品三季度EPS超预期
  • 这类ETF,有成分股今年以来涨超230%
  • 哪吒汽车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
  • 19.5亿元主力资金“围猎”银行股 农业银行股价再创新高
  • 在热点事件中冒充当事人“高中室友”、“移花接木”扰乱公众认知,两名用户被关闭账号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