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远“猪”:政策驱动下的生猪产业“反内卷”变革

音符科技网

【导语】政策在此次调控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农业农村部要求“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控制出栏体重,严控新增产能”。针对长期扰乱市场秩序的二次育肥行为,提出“减少二次育肥”的限制。短期来看,政策引导下的减重、限制二育出栏虽有助于改善短期供需关系,但受制于绝对产能高位和生产效率提升,市场整体供应压力依然显著,构成制约猪价上行的基础性因素。长期来看,调控政策将推动行业向高质量、高效率、高稳定性方向发展,行业整体有望从“拼规模”的内卷竞争转向“拼效率、拼成本、拼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图侵删)

行业背景与政策调控:生猪产业的“反内卷”变革

我国生猪产业正经历着由政策强力驱动的深刻转型期,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稳产能、降成本、强科技”的战略导向,同时将环保指标纳入养殖准入门槛,形成了行业发展的基本遵循。2025年7月23日,农业农村部召开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了“降体重、稳产能、限二育”的核心调控方向,标志着生猪行业“反内卷”政策的全面落地。这一政策转向并非偶然,而是对过去几年行业无序扩张的纠偏。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后,资本大举涌入生猪养殖领域,导致后期行业陷入持续亏损周期。这种盲目扩张不仅严重侵蚀企业利润,更造成了猪价的剧烈波动,损害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生猪产能监管,备案管理新政的实施标志着行业监管进入标准化、规范化新阶段。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的《畜禽养殖场备案管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全国将统一实施畜禽养殖场备案管理新规,要求凡在独立固定场所饲养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畜禽且达到规定规模标准的养殖场均需依法备案,这一硬性要求实质上抬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加速了落后产能的出清。这场“反内卷”革命正在重塑生猪行业的竞争规则,从过去的规模竞赛转向效率比拼,从短期投机转向长期价值创造。

产能现状与供应压力,政策调控道阻且长

当前猪市面临的核心矛盾在于“产能绝对量高企”与“结构性调整滞后”,能繁母猪存栏折射出产能优化的艰巨性。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43万头,虽环比仅增长0.1%,但较设定的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仍高出3.7%。但近年来,随着养殖技术改进和品种改良,行业平均PSY已从24头提升至26头左右,龙头企业甚至达到32头,行业生产效率的持续提升部分抵消了数量调控的效果。这意味着即使能繁母猪数量减少,出栏量也可能通过生产效率提升保持稳定甚至增长,使产能去化进程更加复杂化。

根据生猪生长周期推算,当前新生仔猪数量将决定6个月后的市场供应。数据显示,近期新生仔猪数据环比继续抬升,印证供应宽松格局将至少延续至2025年底。如1-7月累计销售仔猪939.7万头,同比大幅增长161.97%,反映出上游产能依然充沛。虽然政策层面希望通过“减母猪”来调节远期供应,但在当前仔猪繁育利润良好的情况下,行业主动调减产能的意愿偏弱,仍以产能优化更替为主。

政策成效初步显现,但挑战依然存在。根据数据,8月生猪交易均重为124.04公斤,较6月初下降1.55%,生猪二次育肥交易占比已经降至8.86%,较政策推行前下降6.60个百分点。表明“降体重、限制二育”措施已取得阶段性效果。同时,头部企业也正加速降低出栏体重,如牧原股份7月肥猪出栏均重已降至125.28公斤,较6月下降2.55公斤,较5月份下降4.75公斤,并计划逐步降至120公斤以下。减重、限制二育策略理论上应能减少后期猪肉供应量,但短期实际效果可能被两方面因素削弱:一是中小散户监管约束较弱,部分养殖户仍押注消费旺季而延迟出栏;二是当前集中降重导致短期内出栏量增加,反而加剧市场供应压力。

行业健康且长效发展,技术创新推动猪市进步

国家要求调减100万头能繁母猪,这一调整将优化行业供给结构,减少低效产能,使市场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企业集中。龙头企业示范效应在政策执行中表现突出,牧原股份作为行业标杆,7月份淘汰母猪数量达到35万头,较前半年月均25万头的淘汰量显著增加,并计划年底前将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330万头。其余企业也纷纷调整战略,暂停产能扩张计划,甚至延长了定增方案的授权有效期。这种行业自律行为与政策调控形成合力,正在改变过去“扩张-亏损-再扩张”的循环。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和管理优势,已建立起明显的成本领先地位,目前大型养殖企业出栏量占全国33.90%,政策将进一步强化其市场主导地位。牧原、温氏等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养殖成本降至12-12.2元/公斤)和高效管理(PSY达28-32头),将在行业整合中占据更有利位置。

短期来看,政策引导下的减重出栏虽有助于改善短期供需关系,但受制于绝对产能高位和生产效率提升,市场整体供应压力依然显著,构成制约猪价上行的基础性因素。

长期来看,当前生猪市场正处在“数量去化缓慢、效率提升迅速、结构性矛盾明显”的复杂阶段。限制二次育肥可避免人为延长养殖周期、制造供应短缺预期的市场扰动。要求控制肥猪出栏体重,可避免过度压栏导致的阶段性供应过剩,有助于稳定猪价,提高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此次调控政策将推动行业向高质量、高效率、高稳定性方向发展,龙头企业可借机巩固市场地位,技术创新型企业将获得金融与政策支持,而种养结合、智能化升级等模式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行业整体有望从“拼规模”的粗放竞争转向“拼效率、拼成本、拼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美丽新疆丨九载引洪胡杨畅饮焕新生
  • 因存在贷前调查不尽职相关违法违规行为,湖北荆门农村商业银行被罚款90万元
  • 因贷款三查未尽职,汉口银行十堰茅箭支行被罚款25万元
  • 全球股指盛宴:纳指标普齐创新高,降息预期点燃市场!——新浪财经APP:全球资本脉搏,一手掌握
  • 通胀出炉后降息押注加码,美元承压美股狂喜
  • 印媒称莫迪或将9月同特朗普会晤
  • 六大行集体官宣!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 广东潮州全市停课
  • 新易盛成交额达100亿元
  • 洪灏: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股价翻倍 国人并不是不消费
  • 民进党当局称调查16家大陆公司,国台办回应
  • 民进党当局阻碍大陆汽车入台销售,国台办回应
  • 柳波已任河南三门峡市代市长
  • ​大陆网红赴台遭逮捕收容,国台办回应
  • 洪灏:中国人特别知道怎么生产储蓄,但并不精于消费
  • 盘中必读|政策与市场共振发力,算力概念强势拉升,多伦科技等多股涨停
  • 自然资源部将针对福建的海洋灾害应急响应由四级提升至三级
  • 亚洲电视控股澄清并终止占营收四成布料加工业务 继续停牌
  • 香港特区立法会换届选举提名期将于10月24日开始
  • 快讯:中证1000股指期货(IM)主力合约向上触及7000点
  • 药品股午后集体走高 德琪医药-B涨逾15%九源基因涨逾10%
  • 理想正经历第二次“MEGA时刻”
  • 台风“杨柳”在台湾台东登陆
  • “牛市旗手”终于启动,两股涨停,东财涨超3%,超百亿成交再登顶!券商ETF(512000)放量涨逾2%
  • 经济学家刘煜辉最新观点:大涨的全是我这里面的星辰大海,信心在上升
  •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贷款经办机构不得借贴息政策诱导消费者进行借贷
  • 中资券商股午后集体上扬 国联民生涨逾7%中信建投证券涨逾4%
  • 存取超5万或无需登记:反洗钱法规转向“风险为本”
  • 申万菱信基金员工再爆料:被强压购买贾成东产品150万已亏8万,申万宏源总经理张剑站台项目翻车
  • 中国联通午后涨超2% 上半年营收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5%
  • 今年第11号台风“杨柳”在台湾台东县太麻里乡沿海登陆
  • 9月1日起实施!六大行齐推消费贷贴息 年化1%可多笔叠加!
  • CPO,加速了!
  • 中信期货:午盘点评8.13
  • 政策与市场共振发力,算力概念强势拉升,多伦科技等多股涨停
  • 个人消费贷9月1日起享受贴息!18家全国性银行下场,实际利率或将重回“2字头”
  • 孙兴慜走了,日韩新星群体留洋欧洲,中国足球却“查无此人”
  • 5190枚以太币浮盈3700万,上市公司炒币潮卷向港交所
  • 单家最高贴息3000元,消费贷国补9月1日落地!23家机构直接扣减,利息省1/3
  • 以太币一度破4600大关!最大“金库”Bitmine拟增发200亿美元股票加码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