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志丨“AI+制造”,助力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跃升

音符科技网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刚结束,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又一个大动作来了——7月30日,上海市 *** 常务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并指出必须把握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的战略机遇,以AI驱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升级,助力“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跃升。

当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个行业,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迎来了与AI深度融合的变革浪潮。2025年《 *** 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AI+制造”已上升至重要战略高度,成为各地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路径。

上海洋山深水港自动化码头。视觉中国 资料图

01

推进“AI+制造” ,上海早已表现出较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如去年7月印发的《上海市促进工业服务业赋能产业升级行动方案(2024-2027 年)》明确提出,要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包括创建国家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汽车、电气设备生产和零部件加工等领域,打造一批人形机器人赋能制造应用场景,形成机器人生产解决方案等。

去年底,上海又出台《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明确推进“人工智能+制造”。包括加快构建中文工业通识知识库,支持大模型训练。推动基于行业语料库研发L1模型,挖掘共性超级场景向上下游规模化推广;聚焦产品营销、产品设计、研发协同、设备管理、智能排产、智慧物流、安全管理、质量追溯、产品售后等方面,开展重点场景揭榜挂帅,培育专业服务商队伍等。

与之配套的支持体系也在日益完善。就在日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上海市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应用的若干措施》,其中就包括支持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开展产业创新融合示范应用。对标杆示范场景建设项目,按照核定总投资给予更高20%、更高1000万元支持。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市场提供了必要的指引和预期。相应的,一些基础性的研发资源也在上海加速培育和聚集。如早在2023年9月,全国首个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载体——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生态集聚区,就在徐汇滨江揭牌。截至去年年底,这一人工智能高地已吸引255家大模型企业,推动34个备案大模型成功落地。

此外,上海还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为“AI+制造”提供不可或缺的平台载体。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上海就重磅发布了工业智算云平台和工业语料平台。如宝信软件打造了面向流程制造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宝联登”工业智算云平台;上海联通联合上海工创中心建设了面向离散制造行业和中小企业的工业智算云平台;库帕思构建了工业语料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了国内首个“1+5+N”工业语料矩阵。这些都为“AI+制造”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上海企业在“AI+制造”的应用上,也表现出了敏锐的行动意识,并尝到了甜头。如汽车领域,上汽集团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代表,通过引入AI驱动的智能制造系统,实现了生产流程的全面优化,并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质量检测和故障预测,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高端制造领域,上海瞪羚企业黑湖科技正探索利用AI智能体优化工业生产流程。数据显示,AI智能体介入工业生产后,部分工艺准备时间减少六成,产能调度速度提升三倍,系统开发时间缩短至仅需一两天。

正是得益于初步构建起了从政策引领到研发推进,再到平台建设、企业应用的全链条支持体系,目前上海的“AI+制造”已成效初显。一个可以参考的数据是,今年上半年上海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6%,较一季度加快了2.1个百分点,升至近两年以来的更高水平。从趋势看,上海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在2024年7月后开始不断提升,呈现出一条昂扬向上的曲线。这背后的“AI+”助力功不可没。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线。视觉中国 资料图

02

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上海在推动“AI+制造”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有着产业和科研的双重优势。

从产业基础来看,上海拥有完备且先进的制造业体系,涵盖了高端装备、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多个重要领域。这些都给“AI+制造”提供了巨大的应用场景空间,且有着巨大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也是全球范围内,GDP达到5万亿元量级的超级城市中,唯一一个明确提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达25%以上的城市。这意味着借助“AI+”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对上海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和重要性,由此从 *** 到企业对推进“AI+制造”的认知、行动紧迫感也更为突出。

如航空航天领域,中国商飞等企业在飞机设计、制造过程中,对AI技术在复杂结构模拟、飞行性能优化等方面有着强烈需求,为“AI+制造”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天然的土壤。​

AI技术研发方面,上海汇聚了众多顶尖科研机构和高校,如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以及大量AI企业,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创新集群。这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AI核心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为“AI+制造”提供了技术创新源泉。

如上海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开展工业大模型的研发,针对制造业的特定需求,开发出能够精准预测设备故障、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的模型算法。同时,众多AI企业如商汤科技等,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研发成果快速应用于制造业企业,实现了技术与产业的高效对接,有力推动了“AI+制造”的发展。

公开报道显示,目前上海汇聚了全国领先的大模型企业,形成了书生·浦语、商汤、MiniMax、阶跃星辰“四大基础模型”为代表的“上海队”,且这几家基础模型都具备较强的多模态能力,堪称“最强AI大脑”集群。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在资金融通、风险投资、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也在推动“AI+ 制造”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充足的资金为企业的技术研发、设备更新、人才引进提供了坚实保障。例如,前不久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八大银行积极响应上海市“AI+制造”系列政策,联合发布了总额高达4000亿元人民币的专项授信额度及系列金融产品服务矩阵,助力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难题。

另一方面,风险投资机构的活跃参与,加速了AI创新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像风投机构敏锐捕捉“AI+制造”领域的投资机会,为初创企业和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就能有效推动新技术、新模式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AI+制造”产业注入新活力。

此外,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国际高端合作交流平台,也让上海推动“AI+制造”在全球要素聚集、捕捉技术风口等方面,占据有利地位。

可以说,上海推动“AI+制造”并非从零开始,而是基于雄厚的产业基础、卓越的研发能力和独特的金融资源构建起了系统性优势。

03

在人工智能驱动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下,“AI+制造”已日益成为城市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路径,近年来各地在推动“AI+制造”上也是铆足了劲。

如北京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 年)》,推出16 条措施助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深圳出台《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 (2025—2026 年)》,坚持场景牵引、创新驱动原则,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杭州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AI+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鼓励制造业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全要素、全流程智能化升级;东莞发布《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构建“1+1+N”算力供给体系、扩大高质量工业数据集供给等10大举措,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应该说,这些城市积极布局“AI+制造”,各有所长。如有的城市属于技术、资本、人才等高端要素汇聚高地,展现出“全能”优势;有的制造业实力雄厚,偏重于应用场景的丰富性;有的创新优势突出。这也决定了各个城市推进“AI+制造”的路径、侧重点都会有差异,关键还是在于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模式。

但可以肯定的是,“AI+制造”的深入发展势必重塑城市的产业格局,率先实现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城市,有望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也就是说,“AI+制造”对绝大多数城市而言,都是一道必答题。

不过,这样的竞争并非零和博弈。如长三角、大湾区等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基于各自产业禀赋的差异化“AI+制造”路径,最终将释放出更强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优势。如上海聚焦高端装备与生物医药智能化的引领创新,苏州深耕精密制造智能化升级,杭州侧重平台赋能与模式创新——这种基于比较优势的竞合关系,将促进区域产业链更紧密协作与整体竞争力提升。

展望未来,“AI+制造”能力将成为衡量城市产业竞争力的新标尺。率先突破的城市将在吸引高端制造项目、培育新兴产业上获得更大主动性,推动产业价值链向“微笑曲线”两端高附加值环节攀升,由此进一步加快城市竞争格局的重新洗牌。

对于上海而言,通过政策创新、技术突破与生态构建,这座老牌工业重镇正为全国提供一条可借鉴的智能化转型路径,助力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这不仅关乎城市竞争力,更将成为中国在全球制造业智能化浪潮中争夺话语权的战略支点——这也是上海展现大城担当所扮演的又一个新角色。

海报设计:王璐瑶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马斯克,大消息!
  • 7489亿华安基金迎新“掌门人”
  • 瑞士面临72小时限时挑战 力阻特朗普征收39%的关税
  • 又见增持!南京高科增持南京银行持股重回9% 年内多家上市银行股东出手增持
  • 环世物流赴港上市收证监会反馈:需说明环世集团股权架构调整过程中3次减资原因 是否涉及虚假出资、抽逃出资
  • 泰森食品三季度EPS超预期
  • 这类ETF,有成分股今年以来涨超230%
  • 哪吒汽车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
  • 19.5亿元主力资金“围猎”银行股 农业银行股价再创新高
  • 在热点事件中冒充当事人“高中室友”、“移花接木”扰乱公众认知,两名用户被关闭账号
  • 000716,筹划控制权变更
  • 骅升科技收到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反馈 聚焦境内运营实体合规性及收购合规性
  • 海特高新:已回购617.56万股,使用资金总额6497.29万元
  •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丛林赴北京密云、河北兴隆现场督导金融支持服务防汛救灾工作
  • 麦当劳计划2027年前加码AI布局 印度将成核心枢纽
  • 金融“反内卷”,不得低于成本报价!
  • 赛腾股份: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期间,孙丰于7月31日存在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股票的情形
  • 拓璞数控收到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反馈:是否涉及外商投资负面清单 A股科创板上市撤回原因
  • 驭势科技收到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反馈 关注境外子公司、国有股东程序等问题
  • 我国成功救助一失火外籍集装箱船
  • 河南省长王凯调研抗旱保秋:积极组织群众抢浇快浇、能浇尽浇
  • 中电环保: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393.68万元,同比增长2.87%
  • 创记录内地资金涌入港股ETF,IPO规则改革将为市场再“添一把火”?
  • 基孔肯雅热“后遗症”到底怎么回事?如何预防?专家解答
  • 万亿赛道“振翅高飞”!低空经济三股涨停封板,通用航空ETF华宝(159231)劲涨3.29%
  • 日御光伏港股IPO收证监会反馈:聚焦经营范围、股东入股价格差异原因等问题
  • 马尔代夫银行CEO:目前就开设人民币账户、发行银联银行卡等业务正与中方银行对接
  • 消息称买华为原生鸿蒙手机用户要签知情书:系统使用或有不便
  • 单月暴涨220%!广生堂股价疯涨难掩业绩崩塌,定增9.77亿元补血
  • 正链科技收到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反馈 需说明股权结构、主营业务等问题
  • 中国外运:已回购8825.45万股,使用资金总额4.48亿元
  • 反腐风暴席卷石油石化领域,一月内十余名干部官宣被查、2人被处分
  • 美国货币经济决策机构公信力出现裂痕 美元及美国资产面临抛售风险
  • 国家防总向内蒙古调拨1.3万余件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
  • 上海市民日校首度上线,错峰共享延续文化惠民温度
  • 290亿美元!特斯拉批准向马斯克授予9600万股限制性股票奖励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 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上海这项重磅政策向何处发力?
  • 俄罗斯克拉舍宁尼科夫火山喷发,火山灰高达4000米
  • 收紧能耗红线与产能兼并重组并行,能否疏通多晶硅“堰塞湖”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