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大会”于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幕,“AI 大模型赋能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新范式交流活动”作为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的专题活动于8月8日同期召开。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工信部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峰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AI大模型赋能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新范式交流活动”现场。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电子学会,向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
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与机器人、具身智能加速融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年 *** 工作报告指出“培育壮大新型产业、未来产业,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正式将具身智能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部署。具身智能是拥有物理身躯的人工智能系统,通过物理实体与物理世界的交互,以实现智能提升和自主行为。
具身智能将成为人工智能走进真实物理世界的关键路口,被视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路径,在生产、生活、军事等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的核心利益。尽管大模型在具身智能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当前其应用仍面临诸多的技术挑战,例如模型通用的知识尚不能有效的转化为实操作能力。模型与人类价值观有待对齐。模型的跨域泛化能力不足等等诸多的难题有待于我们共同来攻克,共同来解决。
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与大家分享。
一,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凝聚全球智慧力量。积极推动在智能控制、先进感知、柔性制造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国际深度合作,通过技术共享、联合研发,全力攻克技术难题,持续提升机器人的自主决策与环境适应能力。
二,强化应用创新协作,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强在制造、医疗、农业、物流等重点应用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挖掘机器人创新应用场景,充分整合各方资源与智慧,满足全球市场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让机器人技术在千家万景,千行百业绽放光彩。
三,构建开放产业生态,促进协同创新发展。携手产学研用各方力量,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协作,打造包容、开放、协同的全球机器人产业链。营造公平、透明、有序的产业环境,为机器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决策部署,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 *** 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电子学会在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领域提前布局,持续耕耘。
一是开展了战略研究和政策支撑工作。参与起草制定《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以及相关文件的解读。
二是成立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和标准体系建设。引导科技界和产业界深度对接。
未来学会还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动政策完善、技术攻关、标准研制、资源对接、人才培育等方面的工作,为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出新的学会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交流活动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