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离休干部、河南省原出版局副局长李白蕾同志,于2025年8月3日逝世,享年108岁。

百岁老人李白蕾。本文图片来源 “红岩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李白蕾,原名王德琼,曾用名黎虹、李文,1918年2月4日生于四川成都,籍贯四川省涪陵县(今重庆市涪陵区)。1937年12月参加工作,1938年4月在延安陕北公学之一次入党。1940年5月,因党组织关系未找到,再次加入中国 *** 。

在成都上初中时的李白蕾

1933年,李白蕾的初中毕业证
据红岩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介绍,李白蕾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是家中长女。父亲王清玺,曾就读于上海中国公学高等预科班,与胡适、朱经农、任鸿隽是同班同学;母亲余崇义,毕业于成都益州女子中学。王家在涪陵有耕地、山林、府第、盐号、钱庄、当铺,有“涪陵首富”之称。
1933年,15岁的李白蕾初中毕业后,进入成都县立中学高中女二班学习。1936年9月5日,她与同学杨汇川、刘承慧、蔡嗣贞等人组织九五读书会,吸引了许多热血青年加入。1937年4月,李白蕾在成都加入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7年12月,李白蕾与张黎群、廖学贵、詹德安一同来到陕西,随后进入安吴堡青年训练班学习。青训班的骨干教师主要是从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中央党校选派来的干部,朱德担任青训班名誉主任,冯文彬为主任,胡乔木为副主任。

1938年2月,李白蕾(一排右二)在陕西安吴堡与青年训练班同学合影
1938年2月,李白蕾从安吴堡青年训练班结业后,来到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并于4月24日入党。同年7月至10月,她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经过一系列的政治理论学习,李白蕾快速成长起来。她先后在四川成都、夹江、乐山、涪陵(今属重庆)等地参加党的活动。
1942年冬,李白蕾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出色的写作能力,被周恩来亲自点名,到重庆红岩村 *** 中央南方局宣传部工作。在此之前,她一直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46年初,李白蕾结束了在重庆红岩的工作后,又奔赴新的战场。1946年2月,李白蕾在南京参加《新华日报》南京版的筹备工作。这时,国共关系日益紧张,内战即将爆发。7月的一天,经周恩来安排、联系,李白蕾与腾代远、龙飞虎同机到达苏北淮阴。9月,李白蕾生下三女儿雪葳。产后第四天,因形势严峻,她带着5岁的雪萝和刚出生的雪葳跟随部队行军辗转至山东。

1947年,李白蕾带着两个女儿辗转于山东各地。
进入山东战场后,在隆隆炮火声中,部队不断化整为零。时任山东《大众日报》小后方支部书记的李白蕾,带领机关文职人员、记者、干部家属组成后方支队,迅速转移到苏北、山东各地。

邓颖超和 *** 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人员合影,二排左一为李白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白蕾先后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媒体机构工作,曾担任河南省鹿邑县委副书记。1978年5月至1979年3月,时任河南省出版局副局长的李白蕾,被借调到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1979年3月至1981年3月,她又被借调到 *** 中央文献研究室,参与编辑《周恩来年谱》。工作期间,李白蕾和同志们受到邓颖超的亲切接见。1981年6月,李白蕾离休。